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山東巡撫明興奏黃水未入三湖(南陽昭陽微山)情形詩以志慰》
全文:
青龍岡決後,黃水入齊境。
合龍屢弗成,為之心耿耿。
無已議改弦,蕆事時猶永。
兩歲伏秋汛,率經三湖騁。
焉保湖弗淤,常廑問光景。
撫臣茲奏報,其圖益明炳。
緣有明舊運,三湖迤西並。
河由此南下,直至江南省。
始與運中會,不幸中之幸。
清水誠散漫,纖道勤修整。
昨據薩載奏,下口疏剔並。
或弗致刺手,河復堪待等。
額慶不誤運,南望稍紓怲。
參考注釋
刺手
(1).猶探手。 唐 韓愈 《調張籍》詩:“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2). 宋 代軍制,在徵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標記,防止逃亡。 宋 李綱 《論禦寇用兵札子》:“召募畿甸之民刺手,權充鄉遂之兵,優與贍給,事畢放還歸鄉。” 宋 李綱 《與呂相公書》:“此曹皆東北無所歸之人,縱之使去,又復為盜,已刺手、背團結,與舊兵同為隊伍,逐日訓練,假以時日,當皆為精兵矣。”
(3).舊時的一種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標記。 清 魏源 《軍儲篇一》:“儻有紈袴溫飽之家,恥鯨哀免者,許以金贖,視其職銜小大,為罰贖之輕重,僅免刺面而僅刺手。刺手逾限不悛者誅,不得再贖。”
(4).猶言棘手。 老舍 《上任》:“咱們就這么辦,先找小的,不刺手的辦。”
待等
等待。《英烈傳》第六回:“我們且到家裡一避惡風,待等過了,你再推車上路如何?”《再生緣》第五回:“請公子安心等一等,待等天明巧計再安排?可以悄然脫險轉門楣。”京劇《沙家浜》第二場:“待等同志們傷痊癒。”
乾隆名句,山東巡撫明興奏黃水未入三湖(南陽昭陽微山)情形詩以志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