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聲聞解倒根,少叢林漢亂山門

釋德洪撫州北景德寺不見古畫第五尊羅漢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撫州北景德寺不見古畫第五尊羅漢》

全文:
十八聲聞解倒根,少叢林漢亂山門
知他何處攞齋去,不見堂中第五尊。

釋德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叢林

(1) 樹林

叢林戰

(2)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後泛指大寺院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水滸傳》

山門

(1) 佛寺的大門

(2) 指佛教

釋德洪名句,撫州北景德寺不見古畫第五尊羅漢名句

詩詞推薦

  • 曉霽即事

    吳正志明代〕雨痕收盡亂雲飛,溪上青山轉翠微。蠶婦不知堤上濕,採桑踏遍露華歸。
  • 和王教授謙叔述郡圃韻

    陳傅良宋代〕守邊豈無事,治圃亦有說。朝看士飲羽,暮與客投轄。且以示多暇,且以勞同列。我生腸九回,世故肱三折。環堵
  • 芙蓉道間二首

    趙蕃宋代〕芙蓉山下芙蓉渡,歷盡崔嵬何物路。更觀溪水突人來,令我詩情雜欣懼。輿夫重說松原山,如此積雨應生湍。從來
  • 吾心

    王安石宋代〕吾心童稚時,不見一物好。意言有妙理,獨恨知不早。初聞守善死,頗復吝肝腦。中稍歷艱危,悟身非所保。猶然
    十八聲聞解倒根,少叢林漢亂山門 詩詞名句
  • 次韻昌叔懷灊樓讀書之樂

    王安石宋代〕志食長年不得休,一巢無地拙於鳩。聊為薄宦容身者,能免高人笑我不。道德文章吾事落,塵埃波浪此生浮。看君
  • 回蹕至蘇州即事有詠

    乾隆清代〕舟艤鞍憑路不賒,扶攜瞻弗禁喧譁。廿朝曰別本非別,四海為家即是家。信宿駐鑾憩扈從,片時摛藻詠清嘉。豈無
  • 縣齋秋懷

    程公許宋代〕蜀西金天晶,氣稟勇於義。時台紬書樂,一麾豈其志。堂堂蜀蜀公孫,加璧不可致。語默易規,經綸那得避。君看
    十八聲聞解倒根,少叢林漢亂山門 詩詞名句
  • 昔昔鹽二十首·其十三·驚魂同夜鵲

    乾隆清代〕三匝無堪托,一心誰共論。翻憐寒夜鵲,同是易驚魂。玉塞山千疊,銀河月半痕。豈因慣燒腦,終是不忘恩。
  • 解慍書屋作歌

    乾隆清代〕古稱大禹下車泣,所為民心不若堯舜時。是則重華歌解慍,亦將因擊壤之民稍異順帝之則不識而不知。三帝之德詎
  • 奉和聖製元日

    晏殊宋代〕人正肇屆時多祜,鳳歷惟新景載陽。雙闕布和雲氣鬱,千門獻壽玉聲長。東風入律三邊靜,北斗回春萬物芳。朝暇
十八聲聞解倒根,少叢林漢亂山門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