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秋夜汎舟有約不至》
全文:
月上未上半銜煙,與客攜壺艤舸船。
乍看潮漲流涓涓,倏忽汪洋溢百川。
須臾霧散進嬋娟,金波蕩漾不成圓。
疏籬茆屋兩三椽,野人濯足臨溪邊。
冷然一棹去如仙,中流擊楫更扣舷。
放歌宛轉酒杯傳,半酣白眼望青天。
美人家住城之偏,重門關鑰信杳然。
思而不見空迴旋,沈竿沒纜水濺濺。
入竹穿蘿裊裊牽,主人呼酒尚流連,客子披襟擁露眠。
此中勝事難盡宣,人生行樂須少年。
參考注釋
兩三
幾個。表示少量。《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九·相逢行》:“兄弟兩三人,中子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懷閻士和》詩:“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見歸雲兩三片。” 元 薩都剌 《秋詞》:“清夜空車出 建章 ,紫衣小隊兩三行。” 老舍 《駱駝祥子》一:“兩三個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來了。”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濯足
語出《孟子·離婁上》:“ 滄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 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本謂洗去腳污。後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泛湘江》詞:“濯足夜灘急,晞髮北風涼。”
溪邊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天帝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 郭璞 註:“或作谷遺。” 畢沅 曰:“草木鳥獸之名多雙聲,當為谷遺。”
李之世名句,秋夜汎舟有約不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