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多炡的《寄丘二十二謙之》
全文:
丘郎一官一再左,手版三投三不可。
進退艱如躑躅羊,功名澀似威蕤瑣。
憶昔與子初結歡,觴詠浣韍章江乾。
別來忽下閬中命,五馬重歌蜀道難。
閬中君家舊治域,父子分符如畫一。
耆舊摩挲去後碑,少年捃拾毛中跡。
縱有詩名天地間,那能相見一開顏。
我擅秦聲君楚舞,醉望城頭千仞山。
君當強仕不得意,我尚沉冥未知止。
與君各自斗身強,四十頭顱已如此。
參考注釋
強仕
1.亦作"彊仕"。 2.四十歲的代稱。語本《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不得意
不如意;不得志;不稱心。《公羊傳·莊公六年》:“得意致會,不得意致伐。”《史記·太史公自序》:“ 重耳 不得意,乃能成霸。” 唐 白居易 《醉後聽唱<桂華曲>》詩:“此是世間腸斷曲,莫教不得意人聽。”《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沒接著老師的信以前,並且還不曾看見京報,便接著 管子金 、 何麥舟 他兩家老伯的急腳信,曉得了老師這場不得意。”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一次大失敗》:“ 崔駰 自以遠去,不得意,遂不就任。”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朱多炡名句,寄丘二十二謙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