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廣聞的《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一百二十七》
全文:
吾佛舒廣長舌相,不即此座亦不離。
爾時寶積諸長者,持七寶蓋而獻佛。
如庵道人道機熟,今亦即色以明心。
攢花簇錦出新好,而以組繡作佛事。
一一針*孔一世界,一一花葉一如來。
森羅萬象影重重,莫不一法之所印。
此座非高亦非廣,此被非闊亦非狹。
舒即大千悉彌滿,收入微塵不迫窄。
譬如隨色摩尼珠,是被光明亦如是。
晝夜常轉如是輪,須彌燈王為作證。
參考注釋
廣長舌
指佛的舌頭。據說佛舌廣而長,覆面至髮際,故名。《大智度論》卷八:“是時佛出廣長舌,覆面上至髮際,語婆羅門言:‘汝見經書,頗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語不?’” 宋 蘇軾 《贈東林總長老》詩:“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斯特 維摩 寓言耳,廣長舌豈論尋尺。”後用以喻能言善辯。 宋 朱熹 《後洞山口晚賦》詩:“從教廣長舌,莫盡此時心。” 清 黃遵憲 《紀事》詩:“登場一酒胡,運轉廣長舌。” 茅盾 《虹》一:“但兩性問題這名詞,在這位廣長舌的參政權的熱心家耳朵中,大概還是很生疏。”
不即
不就。《左傳·昭公元年》:“民叛,不即其事。” 楊伯峻 註:“即,就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傳》:“今子與神鬭於水,亡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殘名勇,勇士所恥,不即喪命於敵而戀其生,猶傲色於我哉!”《隋書·禮儀志一》:“望是不即之名,豈容局於星海,拘於岳瀆?”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釋廣聞名句,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一百二十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