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同楊亦琳游報恩寺》
全文:
初地何年梵剎開,一經殘燬半蒿萊。
閒楹雨榻迷蛛網,廢井煙沈隱劫灰。
聽法愁猿窺寶座,銜花馴鹿上香台。
猶傳舍利含光怪,鈴鐸風生夜月哀。
參考注釋
蛛網
蜘蛛所織成的絲網,系由腹部腺體分泌粘液,通過紡織器小孔排出,暴露在空氣中變硬
沈隱
亦作“沉隱”。1.隱晦不明顯。 漢 王充 《論衡·書虛》:“夫幽冥之實尚可知,沉隱之情尚可定,顯文露書,是非易見。” 管樺 《鏡子》:“老朋友有一把大鬍子的臉上現出沉隱的抱歉的笑容。”
(2).深沉。《梁書·王茂傳》:“性沉隱,不妄交遊。”《北齊書·崔劼傳》:“ 廓之 沉隱有識量,以學業見稱。” 王闓運 《鄒漢勛傳》:“ 忠源 好學不如 漢勛 ,沉隱不如 漢勛 。”
(3).幽深。 清 周亮工 《王珂眉自襄垣過訪以蕭尺木墨妙見貽即步見贈韻並寄尺木》:“ 魯明江 上多沉隱,能寫雲山寄遠思。”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昔 漢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問 東方朔 。 朔 云:‘不知,可問 西域 胡人。’後 法蘭 既至,眾人追以問之, 蘭 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 宋 陸游 《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明 趙詒琛 《<逸老堂詩話>跋》:“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刦灰。” 清 呂留良 《<賴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盪,刦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 清 金農 《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歷盡刧灰人隔世,飈輪輾破法*輪升。” 清 黃遵憲 《鐵漢樓歌》:“頽垣敗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陳三立 《書感》詩:“八駿西遊問刧灰,關河中斷有餘哀。” 陳毅 《偷渡梅關》詩:“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 梅關 著劫灰。”
李之世名句,同楊亦琳游報恩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