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阿桂奏報荊州被水緣窖金洲漲沙激水之故詩以志愧》
全文:
江陵眾何辜,江決為大沴。
旂民悉昏墊,棲身無片地。
嗟嗟我赤子,流離生計廢。
南望痛已傷,視如猶不啻。
重臣遣詳勘,發帑資經濟。
郡城屢被水,受病必有自。
茲乃悉其故,病源陳詳細。
城南窖金洲,漲沙逼水勢。
蕭姓薄納租,種葦貪得利。
葦結根益堅,護沙寬更致。
江溜向北趨,長堤日浸漬。
而堤復弗牢,決匪出不意。
大吏方茫然,謂與茲無事。
輿論久及茲,付於不問置。
人之度量越,豈不遠哉異。
圖己緣蠹民,視膜由群吏。
使早據實陳,應別為之計。
茲方與大懲,遲矣予之罪。
因而絜矩思,前車戒斯示。
江湖及河淀,豈無沙淤暨。
永禁民占耕,並屏升科議。
然已言之晚,曲突徙薪譬。
引咎惟自責,長言志心愧。
參考注釋
嗟嗟
(1).嘆詞。表示招呼。《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2).嘆詞。表示感慨。《楚辭·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 唐 李頎 《行路難》詩:“薄俗嗟嗟難重陳,深山麋鹿可為鄰。” 明 張煌言 《長鯨行》:“嗟嗟長鯨爾何愚,如彼異類空屈節。”
(3).嘆詞。表示讚美。《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鄭玄 箋:“重言嗟嗟,美嘆之深。”《漢書·韋賢傳》:“嗟嗟我王, 漢 之睦親,曾不夙夜,以休令聞!” 明 陳烈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嗟嗟樹開國之勛猷,昭傳世之文章。”
(4).象聲詞。猶濺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里。”
赤子
(1) 剛生的嬰兒
(2) 人民
流離
(1) 因饑荒戰禍而居無定所,到處逃難
黎民流離,困於道路。——《後漢書·和殤帝紀》
流離失散
(2) 另有“淋漓”之義
生計
(1) 謀生的辦法
教育是為生活而不僅僅為生計作準備,是為生存而不是為謀生作準備
(2) 生活的狀況
但夥計本非仇敵,生計艱難,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靈《遙夜庥》
(3) ∶謀劃;產生計策
事生謀,謀生計。——《鬼谷子》
乾隆名句,阿桂奏報荊州被水緣窖金洲漲沙激水之故詩以志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