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沿溪進魚貫,千尋列嶂突蠶叢

乾隆戰圖補詠六首·其六·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戰圖補詠六首·其六·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

全文:
三交三勝武貔雄,黠鼠徒嗟五技窮。
一線沿溪進魚貫,千尋列嶂突蠶叢
遊魂釜底雖潛脫,馳檄天邊竟定功。
蕆事追思臨事慎,持盈永以勵深衷。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澤*東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魚貫

形容前後接連著,像魚群遊動一樣

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掛樹,魚貫而進。——《三國演義》

千尋

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晉 左思 《吳都賦》:“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頭 。” 清 林則徐 《輿縴》詩:“一綫劃開雲徑曉,千尋曳入洞天秋。” 趙朴初 《西江月·參觀密雲水庫工程》詞:“鐵壁千尋鎖浪,碧波萬頃如油。”

列嶂

相連的山峰。 唐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別》詩:“列嶂高峯舉,當峯太白低。”

蠶叢

(1).相傳為 蜀 王的先祖,教人蠶桑。《藝文類聚》卷六引 漢 揚雄 《蜀本紀》:“ 蜀 始王曰 蠶叢 ,次曰 伯雍 ,次曰 魚鳧 。” 唐 李白 《蜀道難》詩:“ 蠶叢 及 魚鳧 ,開國何茫然。”

(2).借指 蜀 地。 宋 司馬光 《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長安以詩寄賀》:“蠶叢龜印解,鶉野隼旟新。”參見“ 蠶叢路 ”。

(3).見“ 蠶叢路 ”。

乾隆名句,戰圖補詠六首·其六·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名句

詩詞推薦

一線沿溪進魚貫,千尋列嶂突蠶叢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