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暮氣調鬯,繁林萬葉連。
雰雯雲擬布,蘙薈日為鮮。
羽族欣趨窟,鱗群譬赴淵。
翥翔翻下上,散集任迴旋。
執彈寧同鵲,驅叢那待鸇。
禽原無意必,樹亦泯招延。
察物適成性,興予在渴賢。
懷來雖有志,自審卻慚然。
詩詞問答
問:《賦得繁林蘙薈(得賢字八韻會試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
2. 得賢字八韻會試題
參考注釋
氣調
(1).氣概,風度。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加以風神爽朗,氣調清高,流化親朋,善和紛諍。”《隋書·豆盧勣傳》:“ 勣 器識優長,氣調英遠,總馭藩部,風化已行。” 唐 張鷟 《遊仙窟》:“容貌似舅, 潘安仁 之外甥;氣調如兄, 崔季珪 之小妹。” 清 侯方域 《書<彭西園集>後》:“少多讀書,有氣調。”
(2).氣韻,才調。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
(3).語氣聲調。 老舍 《趙子曰》第四:“ 趙子曰 心中痛快多了,說話的氣調鋒利有趣了。”
繁林
繁茂的樹林。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繁林翳薈,則羽族雲萃。” 明 高攀龍 《夜步》詩:“繁林亂螢照,村屋人語響。”
萬葉
萬世;萬代。《晉書·武帝紀》:“見土地之廣,謂萬葉而無虞;覩天下之安,謂千年而永治。”《宋書·武帝紀中》:“作范振古,垂風萬葉。”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微臣竊思 秦始皇 之為君也,藉 周 室之餘,因六國之盛,將貽之萬葉。”
蘙薈
(1).草木叢密。《孫子·行軍》:“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在也。” 曹操 註:“蘙薈者,可禁止之處也。” 晉 潘岳 《射雉賦》:“稊菽藂糅,蘙薈菶茸。”
(2).指叢密的雜草。 唐 白居易 《養竹記》:“乃芟蘙薈,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
羽族
指鳥類。 漢 枚乘 《忘憂館柳賦》:“出入風雲,去來羽族。”《文選·左思<蜀都賦>》:“毛羣陸離,羽族紛泊。” 劉逵 註:“羽族,鳥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拘屍那揭羅國》:“昔於此地有大茂林,毛羣羽族,巢居穴處。” 清 金農 《白鷳詞》序:“白鷴,羽族之幽奇也。”
下上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書·禹貢》:“厥田惟下上。” 孔 傳:“田第七。”《漢書·地理志上》:“田下上,賦下中三錯。” 顏師古 註:“田第七,賦第八,又雜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
(2).同“ 上下 ”。謂高低。《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毛 傳:“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
(3).同“ 上下 ”。指高處和低處。 宋 曾鞏 《道山亭記》:“其谿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里下上,不見首尾。” 宋 梅堯臣 《和平叔道傍竹》詩:“下上乏佳禽,左右雜枯桑。”
(4).同“ 上下 ”。猶言古今。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磅礴下上數千年間,其攟摭評議無遺策,用是以乾握兵符貴人,宜有虛己而樂聞者。”
(5).同“ 上下 ”。長幼;尊卑。 明 李東陽 《貴君墓碑銘》:“理家四十年,下上輯睦如一日。”
從高處到低處,又從低處到高處。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詩:“君隱磷而出沒,望嶔岑而下上。” 宋 梅堯臣 《觀文丁右丞輓詞》之二:“白馬悲鳴駐,黃鸝下上飛。”
迴旋
(1) 盤旋
飛機在上空迴旋
(2) 可變通;可進退;可商量
無意
(1) 沒有做某件事的願望
對此無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無意中說出了心裡話
招延
(1).招請,延請。《史記·梁孝王世家》:“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東遊説之士,莫不畢至。”《荀子·議兵》“故招近募選,隆埶詐,尚功利,是漸之也” 唐 楊倞 註:“近當為延,傳寫誤耳。招延,謂引致之也。”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奢侈報》:“同官家雖盛具招延,亦不下箸。”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七:“接待甚殷,每家皆欲以酒食招延。”
(2).招致;求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近在 并州 ,有一士族,好為可笑詩賦,誂撆 邢 魏 諸公。眾共嘲弄,虛相讚説。便擊牛釃酒,招延聲譽。”
成性
形成某種習性、癖好
侵略成性
渴賢
迫切地慕求賢才。語本《孔叢子·公儀》:“君若飢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水飲, 伋 亦願在下風。”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入幕諸彥集,渴賢高選宜。”
懷來
(1).亦作“ 懷徠 ”。招來。 漢 陸賈 《新語·道基》:“附遠寧近,懷來萬邦。”《後漢書·獨行傳·李善》:“以愛惠為政,懷來異俗。” 明 孫柚 《琴心記·持節錦行》:“虜貴懷來,豈可無謀作禍胎。”《續資治通鑑·宋太祖建德二年》:“遣人分賜諸蠻,傳朝廷懷徠之意,降附日眾。”
(2).思念未來。 明 陳束 《伏日樠溪上疏乞休》詩:“感往情彌吝,懷來節易摧。”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氣。《禮記·禮運》:“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漢 王粲 《詠史》:“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區冊 ﹞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間也。” 孫中山 《勸告北軍將士宣言書》:“ 民國 新成,時方多事,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樹業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