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佛手》
全文:
全體是華嚴,三身五蘊兼。
底緣名佛手,一物不曾拈。
參考注釋
全體
(1) 整個身體
全體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體工作人員
全體演員
(3) 指某一集體中的全部人員
影響全體
華嚴
(1).《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簡稱。有三種譯本。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敢書細字注魚蟲,要傳《華嚴》八千偈。”
(2).佛教語。天台宗所說“五時”教之一。指 釋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樹下所說的大乘無上法門。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 隋 以來判教諸師,皆曰‘華嚴’日出時,‘法華’日中時,‘涅槃’日入時。”
(3).指華嚴宗所說的大乘境界。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詩之二:“華嚴帝網重重現,廣樂鈞天竊竊聽。”
三身
(1).傳說海外有國,國人一首三身。《山海經·海外西經》:“ 三身國 在 夏後啟 北,一首而三身。”《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 、 奇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
(2).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金光明最勝王經·分別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唐 權德輿 《酬靈徹上人以詩代書見寄》詩:“已取貝多翻半字,還將陽燄諭三身。”《朱子語類》卷一二五:“佛氏所謂三身:法身者, 釋迦 之本性也;報身者, 釋迦 之德業也;肉身者, 釋迦 之真身而實有之人也。”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謂圓心所證;二曰報身,謂萬善所感;三曰化身,謂隨緣所現。”
五蘊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識五種剎那變化的成分,由這五種成分的暫時結合而形成了個我
乾隆名句,詠佛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