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慕容彥逢的《答王及之賢良見寄》
全文:
公圭侯印人所優,利鎖名韁吾所羞。
耿耿有懷非隱憂,思得佳士從之游。
今年折腰來佐縣,辭采接君心自見。
懷刺過尋不問程,剝啄扣關諧所願。
誰雲白首交如新,傾蓋相逢如故人。
囊中製作絕倫類,和璧隋珠無足珍。
心醉歸來書文室,卻怪前宵夢椽筆。
至音寂寞知者稀,安得論文永足日。
可嗟吏道事賓士,信信不見元紫芝。
胸襟不復憂鄙吝,圓緘寄我愁霖詩。
得詩三復雲箋卷,喜氣填膺光滿面。
一首能輕萬戶侯,綠髮幸交三語掾。
我今爾耳何為哉,汗漫如君心自灰。
為君挹盡雙溪水,不發纖塵污兩耳。
參考注釋
懷刺
懷藏名片。謂準備謁見。語本《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建安 初,來游 許 下。始達 潁川 ,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魏書·元順傳》:“ 順 曾懷刺詣 肇 門,門者以其年少……不肯為通。” 宋 蘇轍 《司馬君實端明獨樂圖》詩:“過門有意奉談笑,幅巾懷刺無袍鞾。” 清 唐孫華 《有客》詩:“敝衣策蹇衛,懷刺謁公卿。”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剝啄
亦作“剝琢”。1.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門前聽剝啄,烹魚得尺素。” 清 錢謙益 《觀棋絕句》之六:“疎簾清簟 楚 江秋,剝啄叢殘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興縣舊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聞剝琢聲,出視無所見。”
(2).可重迭使用。 唐 韓愈 《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
亦作“剝琢”。1.叩擊,敲打。 唐 高適 《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啄,亦從烏帽自欹斜。”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見叢樹中,有茅屋數椽,門懸韋箔,繞以笆籬。方將剝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謂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雜記·菩提樹下》:“雞雛啾啾地在她腳下爭食,互相擠擁,互相踐踏,互相剝啄著。”
扣關
同“叩關”
所願
(1).願望;希望。《孟子·公孫丑上》:“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 孔子 也。” 晉 陶潛 《閒情賦》:“考所願而必違,徒契闊以苦心。”
(2).指願意去的地方。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慕容彥逢名句,答王及之賢良見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