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宮有緣竟三至,朴誠相見無斲彫

方浚頤將返韶州三至半帆亭有作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浚頤的《將返韶州三至半帆亭有作》

全文:
珠江小住倏言別,蠟屐無暇登西樵。
抗塵走俗二十日,幸遇良友棲僧寮。
半帆亭上足幽趣,披襟久坐除煩囂。
浮萍得雨鋪綠錦,密樹倚石成翠嶢。
高軒明敞繚虛檻,迴廊宛轉通小橋。
此中大有濠濮意,趺坐奚必鳴雙橈。
道州何子愛結客,新詩滿篋酒滿瓢。
淋漓鬼趣佛國現,蕭疏梅影空堂招。
興酣放論藐今古,境地創辟詞高超。
我來索飲輒先醉,戀戀渾忘重城遙。
海山一過仙子笑,越颱風系紅棉凋。
劇憐斗室夢難到,花田池館鵝潭潮。
琳宮有緣竟三至,朴誠相見無斲彫
嗟予苦為名利縛,且復歸叩韶山韶。
雲天鵬翼任舒捲,一枝竊比巢林鷦。

方浚頤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琳宮

仙宮。亦為道觀、殿堂之美稱。《初學記》卷二三引《空洞靈章經》:“眾聖集琳宮, 金母 命清歌。”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二十:“ 上元 降玉闥, 王母 開琳宮。” 宋 趙師俠 《水調歌頭·龍帥宴王公明》詞:“琳宮香火緣在,還近 玉皇 家。” 元 曹之謙 《宿雲台觀》詩:“趍程疲永路,記宿喜琳宮。” 清 顧炎武 《華陰縣朱子祠堂上樑文》:“睇琳宮之絢爛,悲木鐸之幽沉。”

有緣

有緣分,有機緣

有緣千里來相會

三至

(1).三條原則;三項法則。《荀子·議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 楊倞 註:“至謂一守而不變。”《大戴禮記·主言》:“ 曾子 問:‘敢問何謂三至?’ 孔子 曰:‘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説,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2).《戰國策·秦策二》:“ 費 人有與 曾子 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參 殺*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 曾參 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參 殺*人。’其母懼,投杼踰牆而走。”後以“三至”謂謠言多次傳播,也會產生影響。《後漢書·班超傳》:“身非 曾參 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於當時矣。”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語稱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毀,重兩造之明。” 明 張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綿力,欲一舉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謂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使敵困憊。《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石一參 今詮:“三至者,以游兵不時出入敵境,彼來則我退,彼退則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也。”

朴誠

樸實忠誠。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著述·呂焦二書》:“ 呂 以理學著名,一則勇於獻替,一則過於朴誠,俱遭忌口,動以宮闈見指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李八缸》:“ 月生 ,余杵臼交,為人朴誠無偽。”

樸實忠誠。《明史·歐陽韶傳》:“帝乘怒將戮人。他御史不敢言, 韶 ……呼曰:‘陛下不可。’帝察 韶 朴誠,從之。” 清 劉大櫆 《知上猶縣方君傳》:“其蒞官不欲以才顯,而一推其朴誠相示。”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華 名 大成 ,居 無錫 之 東高山 ,面山而居,躬畊為業,人極朴誠。”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方浚頤名句,將返韶州三至半帆亭有作名句

詩詞推薦

琳宮有緣竟三至,朴誠相見無斲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