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種性欠疏理,焦芽故態何足論

釋德洪余作進和尚舍利贊遷善見而有詩次韻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余作進和尚舍利贊遷善見而有詩次韻》

全文:
進公事業頗拔俗,欲憑妙語招遺魂。
文章種性欠疏理,焦芽故態何足論
心知高人笑諛墓,抱羞無地容逃奔。
佳章忽來生喜氣,風輪載我登昆崙。
徐觀筆力作波險,正與醉素爭弟昆。
山高水深世聽瑩,愛子賞音知道門。

釋德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種性

(1).種屬的特性;稟受於先天的本性。 明 李贄 《子伋子壽》:“若説父母種性,不應產此聖兄聖弟明矣。” 孫中山 《中國前途問題》:“這是從種性出來,人人都是一樣的。” 李大釗 《國民之薪膽》:“天道未改,種性猶存。”

(2).佛教語。謂種子和性分。 宋 張商英 《護法*論》:“如斯人也,使之侍君,則佞其君,絶佛種性,斷佛慧命。”

疏理

(1) 闡明義理,分辨事理

(2) 整理;清理

疏理典籍

焦芽

(1).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無上道心的人。 南朝 梁 蕭統 《講席將畢賦三十韻》:“八水潤焦芽,三明啟羣目。” 隋煬帝 《寶台經藏願文》:“所資甘雨,用沃焦芽。”

(2).泛喻不堪造就者。 清 黃宗羲 《<明儒學案>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於一途,使美厥靈根者,化為焦芽、絶港。”

故態

(1).老脾氣;舊日或平素的舉止神態。《後漢書·逸民傳·嚴光》:“ 光 不答,乃投札與之,口授曰:‘ 君房 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絶。’ 霸 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也。’” 宋 葉適 《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銘》:“公由此坐廢,即復具野航,出沒圩圲如其故態,不少介吝。”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 高宗 李治 都屢次地告戒他,但不改故態。”

(2).泛指從前的狀況。 宋 陸游 《跋<花間集>之二》:“會有倚聲作詞者,本欲酒間易曉,頗擺落故態,適與六朝跌宕意氣差近,此集所載是也。”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四五:“這段故事的時期,大概在 中華民國 八**年到十一二年之間,到現在我寫這個故事,一切局面已經不是前幾年的故態。”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釋德洪名句,余作進和尚舍利贊遷善見而有詩次韻名句

詩詞推薦

文章種性欠疏理,焦芽故態何足論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