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廣聞的《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九十八》
全文:
吾佛廣大華藏海,法隨法行隨建立。
此寶華王獅子座,上有寶蓋從天垂。
古來寶積長者子,手持此蓋同供佛。
佛以智慧威神力,一一寶蓋合為一。
南山去天尺五近,王城不異毗耶城。
彼時心即此時心,以此莊嚴作佛事。
綵幢寶幡雜金碧,間見層出生光輝。
猶如微風吹萎花,而復更雨新好者。
仰觀三千大千界,於此蓋中悉充遍。
一一世界既亦爾,線蹊針*孔無不然。
豈止一佛與二佛,盡十方佛現其中。
廣長舌相熾然說,萬法一法靡不周。
皇上心與佛心通,皇上壽與南山齊。
無負此恩與此蓋,臣心有如此山爾。
參考注釋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去天尺五
(1).謂與宮廷相近。 清 王謨 《漢唐地理書鈔》引《辛氏三秦記》:“城南 韋 杜 ,去天尺五。” 韋 杜 為貴族豪門聚居之地,天指帝王的宮廷。 宋 曾慥 《類說》引《雞跖集·去天尺五》:“ 韋 曲 杜 鄠 近 長安 。諺曰:‘ 韋 曲 杜 鄠 ,去天尺五。’” 宋 辛棄疾 《賀新郎·送杜叔高》詞:“去天尺五君家別。看乘空魚龍慘澹,風雲開合。”
(2).極言地勢之高。 宋 黃庭堅 《醉蓬萊》詞:“盡道 黔南 ,去天尺五。”
王城
(1).都城。《後漢書·趙溫傳》:“公前託為 董公 報讎,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説也。” 唐 戴叔倫 《送少微山人入蜀》詩:“世俗多離別,王城幾日還?” 宋 蘇軾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之一:“仙人傑閣俯王城,西山見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劉子 、 單子 以 王猛 入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在今 洛陽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時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 陰飴甥 會 秦伯 ,盟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當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
不異
沒有差別;等同。 晉 羊祜 《讓開府表》:“雖歷內外之寵,不異寒賤之家。” 唐 杜甫 《兵車行》:“況復 秦 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宋 朱熹 《劉十九府君墓志銘》:“蓋與先生不異,而溫厚謹良則又過之。”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淨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於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卷書。”
釋廣聞名句,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九十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