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潘如瑗的《題劉慶遠樵隱》
全文:
門外蒼苔一徑雲,柴門不入軟紅塵。
且從山客閒看奕,未必書生竟負薪。
松粉飄香輕拂面,嵐光滴翠冷侵人。
好留喬木為梁棟,莫學焦桐爨下陳。
參考注釋
山客
(1).隱士。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結蹤山客,離羣獨往,則當掩景淵洿,韜鱗括囊。」《魏書·裴衍傳》:「詔曰:『知欲養痾中嶽,練石 嵩嶺 ,棲素雲根,餌芝清壑。騰跡之操,深用嘉焉。但治缺古風,有愧山客耳。』」 唐 王維 《田園樂》詩之六:「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清 王夫之 《小樓雨枕》詩:「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夢嶺雲。」
(2).居住在山中的人。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七:「毛女在 華山 ,山客獵師世世見之。」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主人知之,鞭責千百,鎖之空房,賣之山客。」
(3).躑躅的雅稱。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昔 張敏叔 有《十客圖》,忘其名。予長兄 伯聲 嘗得三十客:『牡丹為貴客……躑躅為山客。』」躑躅,即杜鵑花。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書生
(1) 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指抄寫的人
負薪
(1).背負柴草。謂從事樵採之事。《禮記·曲禮下》:「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唐 杜甫 《負薪行》:「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余與 潮兒 方自後山負薪以歸。」
(2).指貧困的生活處境。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負薪,期與相畢。」 唐 李賀 《自昌谷到洛後門》詩:「為探 秦臺 意,豈命余負薪。」 王琦 匯解:「今將西適 秦 地,必將有所遇合,豈令余窮困無聊,而至於負薪自給乎?」
(3).指地位低微的人。《後漢書·班固傳上》:「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李賢 註:「負薪,賤人也。」《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漢 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負薪能談王道,正謂 允從 輩耶?」
(4).古代士自稱疾病的謙辭。《禮記·曲禮上》:「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 弘 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
潘如瑗名句,題劉慶遠樵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