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降旨寬免甘肅隨賦耗羨並紀以句》
全文:
耗羨起何年,本是隨賦納。
積餘因成多,為有司津貼。
濫觴致不善,墨吏恣搜括。
皇考悉其弊,無已行權法。
爰令輸之官,養廉均弗闕。
督撫逮佐貳,等級以差發。
其有額外求,是貪斯有罰。
以其菽水資,免賦例不豁。
言念甘省黎,災餘倖存活。
既預免正供,何惜此微末。
諸臣養廉需,毋寧帑項撥。
俾予介遺民,追呼一以脫。
上天況垂佑,麥登禾長勃。
此後暘雨時,倉箱庶不缺。
詎雲元氣復,溝壑逭臲卼。
西成斯尚遙,遑敢即怡悅。
參考注釋
耗羨
舊時官府徵收錢糧時以彌補損耗為名,在正額之外另征的部分。 唐 白居易 《不奪人利策》:“所以王者不殖貨利,不言有無。耗羨之財不入於府庫,析毫之計不行於朝廷者,慮其利穴開而罪梯構。”《儒林外史》第四回:“我這 高要 ,是 廣東 出名縣分,一歲之中,錢糧耗羨,花、布、牛、驢、漁、船、田房稅,不下萬金。” 清 薛福成 《敘疆臣建樹之基》:“地丁有正額、耗羨、租糧三款。”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條鞭法,名為永不加賦,而耗羨、平餘,猶在正供之外。”
賦納
(1).謂普遍採納。賦,通“ 敷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楊伯峻 註:“賦為敷之借字,徧也。”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且臣聞之,古者以言賦納,豈虛美哉?蓋用之也。”
(2).指繳納的田賦。《清史稿·食貨志一》:“北路 鎮 迪 各屬,墾熟地不過十二三,賦納既虧,閭里窳敝。”
乾隆名句,降旨寬免甘肅隨賦耗羨並紀以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