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與韓子蒼六首·其二》
全文:
從來未悟不曾迷,一見庵僧更不疑。
脫體現前無嚲避,鼻頭向下少人知。
參考注釋
體現
某種性質或現象通過某一事物具體表現出來
這幅油畫體現了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這個人身上體現了時代精神
所有這些尖銳有力的話都變成了體現平民理想的口號
在這本書中體現了新思想
嚲避
躲避。 宋 陳元靚 《事林廣記戊集·圓社市語》:“把金銀錠打旋起,花星臨照我,怎嚲避?”
軃避:避開;迴避。《五燈會元·臨濟宗·興化存獎禪師》:“昨日赴箇村齋,中途遇一陣卒風暴雨,卻向古廟裡軃避得過。”《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國祚之所以長短,盜賊之所以生髮,皆有個一定的數在其間,終是軃避不得。” 明 呂坤 《好人歌》:“惡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鼻頭
(1).鼻端;鼻尖。《樂府詩集·雜歌謠辭六·晉元康中洛中童謠》:“虎從北來鼻頭汗,龍從南來登城看。” 唐 白居易 《自覺》詩之二:“結為腸間痛,聚作鼻頭辛。” 巴金 《寒夜》四:“鼻子特別大,鼻頭髮紅色。”
(2).即鼻子。《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八回:“一個妖精還是一個鼻頭,一個妖精還是一張口。” 茅盾 《秋收》一:“那是高撐著兩根顴骨,一個瘦削的鼻頭,兩隻大廓落落的眼睛,而又滿頭亂髮。”參見“ 鼻子 ”。
(3).器物上的突起部分。一般有孔,便於繫繩。《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十七回:“還要百十根棕纜,每根要吊桶樣的粗笨,穿起錨的鼻頭來,纔歸一統。”
(4).方言。稱奴僕。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鼻頭》:“ 吳下 稱奴為鼻頭。 嘉靖 中 王氏 僕 吳一郎 ,富而恣,以資得官,嘗乘四人轎赴姻家席,孝廉 張伯起 惡之。時有關白之警…… 伯起 曰:‘關白原是一怪,身長數十丈,腰大百圍,截其頭,亦重數千觔,碎之而後能舉也。’ 吳 曰:‘那有此事。’ 伯起 曰:‘只一個鼻頭,亦用四人抬之。’ 吳 知其誚己,不終席而去。”
向下
(1) 從高處走向或延伸到低處
(2) 往後;往下面。表示動作繼續下去
少人
(1).輕視人。《鶡冠子·武靈王》:“少人而自至。” 陸佃 註:“狹人而自以為至。”
(2).少數人。《三國志·魏志·劉劭傳》:“賊眾新至,心專氣鋭。 寵 以少人自戰其地,若便進擊,不必能制。”
釋德洪名句,與韓子蒼六首·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