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盤山雪景十詠·其五·雪松》
全文:
童童峙巘復鋪椒,積翠凝寒卒未消。
不可世間形色擬,綠瓊田地襯銀瑤。
參考注釋
童童
(1).茂盛貌;重迭貌。《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有桑樹高五尺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 唐 陳陶 《塗山懷古》詩:“當時執圭處,佳氣仍童童。” 宋 陸游 《雲童童行》:“雲童童,挾雨來。” 清 袁枚 《題江天雲樹圖》詩:“ 越王 城下樹,童童千扶桑。”
(2).光禿貌。 漢 蘇武 《答李陵》詩:“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宋 梅堯臣 《楊公蘊之革亭宰》詩:“今生拗都盡,禿株立童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髀肉如脂,尻骨童童。” 何垠 註:“童童,禿也。”
積翠
(1).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攢素既森藹,積翠亦蔥芊。” 張銑 註:“松柏重布,故云積翠。”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宋 范成大 《謁南嶽》詩:“濃嵐忽飄蕩,積翠浮雲端。” 清 金農 《宿焦山》詩:“縹緲松寥山,積翠下無路。”
(2).指青山。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吾欲炭鞴陰陽,鑪燃天地,鼓將邐迤之濬谷,寫破連延之積翠。”
(3).指春季。 唐 劉長卿 《旅次丹陽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詩:“積翠下 京口 ,歸潮落山根。”
凝寒
嚴寒。《文選·劉楨<贈從弟>詩之二》:“豈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李善 註:“凝,嚴也。”《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唐 孔穎達 疏:“冬時凝寒之氣在於地上,水又清輕,羽既稟其寒氣,又象水聲,故其數少。” 宋 曾鞏 《降龍》詩:“凝寒墮指熱侵骨,一宴百盞傾金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其時天氣凝寒,注湯沃面過了,將殘湯傾去,還有傾不了的,多少留些在盆內。過了一夜,凝結成冰。”
未消
不用,不要。《朱子語類》卷六五:“向前便是陽,纔收退便是陰;意思纔動便是陽,纔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只聽得林子內大喊一聲,叫道:‘ 紫金山 三百個好漢且未消出來,恐怕諕了小員外共小娘子!’”
乾隆名句,盤山雪景十詠·其五·雪松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