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山海》
全文:
愚公移山寧不智,精衛填海未必痴。
深谷為陵岸為谷,海水亦有揚塵時。
杞人憂天固可笑,而不憂者安從知。
聖言世界有成壞,況此馬體之毫釐。
老人行世頭已白,見盡世間惟嘆息。
俯眉袖手飽飯行,那更從人問通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愚公移山
古代寓言:北山 愚公 ,年近九十。屋前有 太行 、 王屋 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剷平。 智叟 認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 愚公 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不絕,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動,派 夸娥氏 二子把山背走。見《列子·湯問》。後用為知難而進,有志竟成的典故。 清 黃宗羲 《張蒼水墓志銘》:“ 愚公 移山, 精衛 填海。常人藐為説鈴,賢聖指為血路也。”亦省作“ 愚移 ”。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則有龜負龍擎,文籍其陽九陰六; 共 觸 愚 移,傾缺其天樞地軸。”
不智
(1).缺乏才智;不聰明。《戰國策·秦策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老狐不智,不聽我言,今日禍已及我,其可逃乎?”
(2).不知。《墨子·經說下》:“逃臣不智其處,狗犬不智其名也。” 孫詒讓 間詁:“不知其所匿之處。”《韓非子·孤憤》:“智不類 越 ,而不智不類其國,不察其類者也。”
精衛填海
相傳炎帝有一名叫女娃的少女,不慎淹死於東海後,變成精衛鳥,立志銜西山木石填平東海,使眾人不再受害。比喻有雄心猛志的人或事。又借喻人所做的徒勞之事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張耒名句,山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