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趙子昂提調寫金經》
全文:
青藜夜照玉常直,外補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藝能累,天下善書今第一。
魏晉力命王略帖,摹臨有過無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隸,兼有與可伯時癖。
小者士庶攜捲軸,大者王侯縑制。
門前踏斷鐵門限,苦向王孫覓真跡。
有時乘興掃龍蛇,圖畫紙素動成疋。
有時厭俗三嘆息,何乃以此為人役。
如池如溝棄殘墨,如冢如陵堆敗筆。
太湖西畔松雪齋,七弦風清碧山碧。
桃花水肥釣鱖魚,春雨春風一蓑笠。
胡為舍此復塵埃,鳴鞭更上金台驛。
白馬四十二章來,一大藏今五千帙。
訂訛補譌重繕寫,金字琅函較甲乙。
考工記屬冬官卿,潤文使專宰相職。
北門學士董此事,一儒迥勝緇輩百。
精神如玉鬢如漆,天上知己密如櫛。
省台要官俱可得,還自管城子中出。
右軍寫經博白鵝,孰與明時見數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右軍
(1). 周 制,天子有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亦泛指右翼部隊。《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 虢公 林父 將右軍。”《史記·趙世家》:“攻 中山 。 趙袑 為右軍, 許鈞 為左軍, 公子章 為中軍,王並將之。”《國語·吳語》:“ 越王 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亦令右軍銜枚踰 江 五里以須。”《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帝率右軍 若干惠 ,大破 神武 軍,悉虜其步卒。”
(2). 晉 王羲之 曾任右軍將軍,後稱 羲之 為“右軍”。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一引 南朝 齊 王僧虔 《論書》:“ 庾征西翼 書,少時與 右軍 齊名。” 唐 高適 《途中寄徐錄事》詩:“空多篋中贈,長見 右軍 書。” 清 姚鼐 《題二王帖》詩之三:“地下 右軍 如可作,詎將知己許 文皇 。”
(3).相傳 王羲之 愛鵝,後以“右軍”作為鵝的別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譏謔》:“ 吳 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又謂鵝為‘右軍’,以其好養鵝也。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聊備一饌。’”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蟲魚禽獸·右軍》:“ 晉 右將軍 王羲之 好鵝。在 會稽 山陰 ,道士養群鵝, 羲之 每就玩之。道士曰:為寫《黃庭經》,當以相贈。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去。今人誤以鵝為‘右軍’,緣此故。”
寫經
(1).抄寫佛教經典。 晉 法顯 《佛國記》:“ 法顯 住此二年,寫經及畫像。”《陳書·徐孝克傳》:“ 後主 勅以 石頭 津稅給之, 孝克 悉用設齋寫經,隨得隨盡。”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王僧虔<論書>》:“ 謝靜 、 謝敷 並善寫經,亦入能境。”《元史·吳澄傳》:“有旨集善書者,粉黃金為泥,寫浮屠藏經。帝在 上都 ,使左丞 速速 ,詔 澄 為序, 澄 曰:‘主上寫經,為民祈福,甚盛舉也。’”
(2).指抄寫的佛經。如:這個博物館收藏著幾百卷 敦煌 寫經。
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於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戰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明時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於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復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見數
表現出來的節氣變化的時序規律。《荀子·天論》:“所志於四時者,已其見數之可以事者矣。”
方回名句,送趙子昂提調寫金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