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畫八首·其六》
全文:
梅是山妻鶴是男,逋翁妙偈阿誰參。
靈台明處丹成九,耳觀清時笛弄三。
八字疏眉連玉筍,小團雙鳳貯都籃。
旋收筆硯排書卷,怕作文章博大慚。
參考注釋
山妻
隱士之妻。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陳仲子》:“ 楚 相敦求,山妻了算,遂嫁雲蹤,鋤丁自竄。”後多用為自稱其妻的謙詞。 唐 李白 《贈範金卿》詩之一:“祇應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元 無名氏 《契約文字》第一折:“現如今山妻染病,更被他幼子牽纏。”《西遊記》第六一回:“ 牛王 道:‘扇子在我山妻處收著哩。’” 清 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一:“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逋翁
(1).避世之人,隱士。 宋 蘇軾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之二:“説客有靈慚直道,逋翁久沒厭凡才。” 王文誥 輯註:“逋翁,四皓也,避 秦 隱於 商山 。”
(2).特指 宋 人 林逋 。 明 張景 《飛丸記·盟尋泉石》:“ 西湖 堤畔 逋翁 院,詩和梅花嚼出玄。”參見“ 逋仙 ”。
妙偈
佛教語。含意深遠的偈語。 宋 蘇軾 《次韻子由浴罷》:“《楞嚴》在牀頭,妙偈時仰讀。” 明 唐順之 《同孟中丞游龍泉寺》詩之一:“方欣窺妙偈,遽擬謝塵蹤。” 清 周亮工 《屴崱峰示永覺和尚》詩:“欲滌塵襟參妙偈,泉聲未許靜中聞。”參見“偈2語”。
阿誰
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撥轉頂門關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詩:“空教 陸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乾隆名句,題畫八首·其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