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石介的《南齊雲》
全文:
祿山熾亂,火梵昆崗。
炎炎二京,鞠為戰場。
百官奔走,萬乘蒼黃。
孰城能守,孰地不亡。
瞻彼濉水,其流湯湯。
有城有民,在濉之陽。
遠位巡上,巡智我強。
以城授巡,巡亦無當。
賊從西來,殺氣堂堂。
旌旗如林,對城而行。
巡遠登城,辭毅色康。
城中之人,踴躍倍常。
賊知城堅,坐甲裹糧。
城中食盡,殺愛以嘗。
土無二志,持病扶瘡。
寧守城死,城不可降。
霽雲勇烈,跳城軼出。
走泗投賀,求兵救乏。
賀飲霽雲,牢醴羅列。
霽雲避席,謂眾雲曰,濉陽之人,不食一月。
羨不獨飽,食下輒咽。
以刀斷指,左右流泣。
彼何人兮,忌忠嫉節。
心不感兮,賊功害伐。
不出一兵,坐觀斧鉞。
霽雲心折,寸寸如鐵。
霽雲據鞍,怒髮衝冠。
一矢以志,復來不完。
路人傍觀,涕流丸瀾。
遠近聞者,為之辛酸。
力盡且窮,城孤無援。
至死不屈,萬戈來攢。
精誠內發,顏色自安。
身輕鴻毛,名重泰山。
吾執唐刑,罔容於奸。
未誅祿山,先誅賀蘭。
參考注釋
霽雲
雨後的雲彩。 宋 張先 《芳草渡》詞:“山明日遠霽雲披,溪上月,堂下水,併春暉。”
避席
亦作“ 避廗 ”。1.古人席地而坐,離席起立,以示敬意。《呂氏春秋·慎大覽》:“ 武王 避席再拜之,此非貴虜也,貴其言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廗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 李善 註:“《孝經》曰:‘ 曾子 避席。’廗與席古字通。”《漢書·灌夫傳》:“已 嬰 為壽,獨故人避席,餘半膝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珠利耶國》:“於是避席禮謝,深加敬嘆。”《三國演義》第四回:“ 允 避席問曰:‘ 孟德 有何高見?’”
(2).指讓席,以示敬意。《莊子·盜跖》:“謁者復通, 盜跖 曰:‘使來前!’ 孔子 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 盜跖 。”
(3).泛指離席。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讌。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觴客未畢,勿避席而起。”
(4).指逃席。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一折:“主人, 讓 聞我主索地, 趙君 避席,主人反欲見伐。”
(5).猶離職。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乙·永悟侍者》:“ 悟 曰:‘事既彰露,彼不宜復留。’遂遣出院。未幾, 悟 亦避席,與之姪過 南康 。”
(6).迴避,避退。 宋 洪邁 《夷堅志補·鳳翔道上石》:“兩屏相對,列於便殿燕几,他珍器百種皆避席。”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花面沖場,正生避席,非關倒置梨園,祇為從來雅尚。”
不食
(1).不吃。《論語·衛靈公》:“吾嘗終日不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太后怒,不食。”
(2).指不食之地。 唐 柳宗元 《連州司馬凌君權厝志》:“是州之南,有大岡不食,吾甚樂焉,子其以是葬吾。”詳“ 不食之地 ”。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石介名句,南齊雲名句
名句推薦
記當年卜鄰有約,而今何似
柳亞子《金縷曲 哲夫作枯筆山水一小幀見贈,為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