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之道的《追和元微之春餘遺興示王覺民》
全文:
物態有榮悴,時令互消長。
墮身名利場,魚鳥在羅綱,豈無金屈卮,聽此石方鄉。
殘花日晴陰,落絮風下上。
春事雖已闌,餘芳尚堪嘗。
我有臨溪亭,疏欞為君敞。
青青小荷錢,雅與水相養。
狂吟醉題壁,縱步懶扶杖。
仰止李謫仙,筆端走群象。
九原不可作,夜夢見精爽。
棲棲亦固矣,君子坦蕩蕩。
相期醉酴醾,偕來從無鞅。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仰止
仰慕;嚮往。止,語助詞。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姜夔 《饒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興,百神仰止。” 清 魏源 《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之一:“山形果象蹲,遺躅空仰止。” 孫中山 《革命原起》:“二人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念及,仰止無窮。”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筆端
指寫文章、寫字、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意境
一一呈諸筆端
王之道名句,追和元微之春餘遺興示王覺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