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洋的《近冬至祭肉未給因敘其事》
全文:
去年至日猶從俗,今年至日曾無肉。
食無臠炙情勿傷,祭不毛血貧太酷。
起與婦謀宜早計,我典春衫君前髻。
但得豚肩略揜豆,敢事三牲共日祭。
婦將捩發猶忸尼,請君憑几聽致詞。
所聞奉祀貴戾潔,誠果不立豐何為。
自為君為今有年,君家儉千相流傳。
以其所養昔固爾,稱所豐儉今宜然。
況聞隆殺古有制,禮貴視時成愷悌。
順成八蜡乃得通,聖治功成方饗帝。
方今大禮曾未充,倉廩不與昔日同。
無財無田不可祭,子有籩豆那能豐。
且求遠去酌行潦,在野不應嫌薄少。
待得故鄉兵馬空,共買羔羊薦清醥。
參考注釋
臠炙
烤肉片。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萬牛臠炙,萬瓮行酒。”《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元年》:“ 洪 ( 姚洪 )曰:‘老賊!汝昔為 李氏 奴,掃馬糞,得臠炙,感恩無窮。’” 胡三省 註:“臠……肉作片也。炙……燔肉也。”
毛血
(1).動物的毛與血。指祭祀時所用犧牲。《孔子家語·問禮》:“玄酒以祭,薦其毛血。”《舊唐書·孝友傳·崔沔》:“未有火化,茹毛飲血,則有毛血之薦。”
(2).指鳥獸。 唐 杜甫 《雕賦》:“觀其夾翠華而上下,捲毛血之崩奔,隨意氣而電落,引塵沙而晝昏……斯亦足重也。” 宋 李綱 《答賓勞》:“譬猶仗下之馬,韝上之鷹,飽毛血而不搏,飫芻豆而不鳴。”
(3).指人的毛髮與氣血。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
王洋名句,近冬至祭肉未給因敘其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