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吳嘉紀的《臨場歌》
全文:
掾豺隸狼,新例臨場;十日東淘,五日南梁。
趨役少遲,場吏大怒;騎馬入草,鞭出灶戶。
東家貰醪,西家割彘;殫力供給,負卻公稅。
後樂前鉦,鬼咤人驚;少年大賈,幣帛將迎。
帛高者止,與笑月下;來日相過,歸比折價。
笞撻未歇,優人喧闐;危笠次第,賓客登筵。
堂上高會,門前賣子;鹽丁多言,箠折牙齒。
參考注釋
笞撻
拷打。《書·益稷》“撻以記之” 孔 傳:“笞撻不是者,使記識其過。”《後漢書·崔寔傳》:“右趾者既殞其命,笞撻者往往至死,雖有輕刑之名,其實殺也。” 明 張居正 《與南台長言中不乾外政書》:“ 張進 本一火者耳,酒潑放肆,送內守備笞撻之,革其管事,法如是足矣。”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小不如意,呵譴笞撻。”
優人
優子,古代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
喧闐
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喧譁,熱鬧。 唐 杜甫 《鹽井》詩:“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宋 蘇軾 《竹枝歌》:“水濱擊鼓何喧闐,相將扣水求 屈原 。”《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即今清明時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闐,遊人如蟻。”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金山夜戲》:“鑼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黃景仁 《入市》詩:“喧填騶從除道來,呼聲直欲緣雲上。” 李大釗 《上海的童工問題》:“有些小孩子,在喧闐的機器聲中,被放在搖籃中,或睡或醒。”
喧譁擁擠。 唐 陸喬 引 沉青箱 《過台城感舊》詩:“繁華今寂寞,朝市昔諠闐。”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凡新婚者,卻扇之夕,親朋雜沓,呼笑諠闐,謂之鬧房。”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嘉紀名句,臨場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