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補之的《同劉景文登大安閣》
全文:
劉侯先將軍,忠義當代顯。
喑噁指戎虜,卻走自相踐。
西坡坐首鼠,勢蹙不得免。
天憐壯士窮,有子如此鮮。
清時鑄農器,文字正須勉。
行吟畔牢愁,憤悱亦足遣。
時來躡雲梯,仰視天宇展。
下俯河兩涯,牛馬細不辨。
達生匪行怪,未用驚邑犬。
官閒尚數臨,泑澤要清淺。
參考注釋
行吟
邊行走邊吟唱
屈原至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畔牢愁
(1). 漢 揚雄 所作辭賦篇名,已佚。《漢書·揚雄傳上》:“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畔,離也。牢,聊也。與君相離,愁而無聊也。”
(2).借指離愁之作。 唐 杜牧 《寄浙東韓乂評事》詩:“夢寐幾回迷蛺蝶,文章應廣《畔牢愁》。” 唐 李商隱 《擬意》詩:“書成祓禊帖,唱殺《畔牢愁》。”亦省作“ 畔牢 ”。 宋 林逋 《和唐異見寄》:“騷人新遺《畔牢》詞,隱几微吟愧所知。”
憤悱
(1).謂積思求解。語出《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朱熹 集註:“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禮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憤悱也。” 宋 蘇軾 《跋所書<清虛堂記>》:“今 子由 既輕以余書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憤悱而發,豈不過哉!”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書》:“執事憤悱,旁求博討,卒未有得。” 章炳麟 《文學總略》:“大愚不靈,無所憤悱者,覩眇論則以為恆言也。”
(2).憤慨,怨恨。《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中》:“ 盧文紀 等見其奏不悅,班行亦多憤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司馬子長 雲‘主上以倡優畜之’,此非誠言,乃憤悱之詞也。”
晁補之名句,同劉景文登大安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