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車和鑾長中節,緩綏脂轂循安轍

李新題月山亭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新的《題月山亭》

全文:
山如偃月江如玦,我歌驪駒與公別。
出門大路礲砥平,何得卻言新徑捷。
新徑無人可問迷,荊棘勾衣馬蹄折。
急行先到決不疑,大路知公笑人拙。
巾車和鑾長中節,緩綏脂轂循安轍
此身逸樂無疏虞,五里少體會十里歇。
一遲一速勿復論,只將大路指兒孫。

李新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巾車

(1).以帷幕裝飾車子。因指整車出行。《孔叢子·記問》:“ 文 武 既墜,吾將焉歸……巾車命駕,將適 唐 都。”《南史·文學傳·孔廣》:“ 緒 數巾車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積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書此為樂也》詩:“城中泥雨盛冠蓋,野外日高未巾車。”

(2).指有帷幕的車子。 晉 陶潛 《歸去來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何時命巾車,共陟雲外嶠?” 清 趙翼 《入雲棲十餘里修篁夾路》詩:“我乘巾車行,苦障帷數幅。”

(3).古代官名。《周禮·春官·序官》:“巾車,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鄭玄 註:“巾車,車官之長。”《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入。”《左傳·哀公三年》:“校人乘馬,巾車脂轄。” 杜預 註:“巾車,掌車。”

和鑾

同“ 和鸞 ”。 漢 班固 《東都賦》:“登玉輅,乘時龍,鳳蓋棽麗,和鑾玲瓏。”《後漢書·崔駰傳》:“豈暇鳴和鑾,清節奏哉?” 宋 江休復 《牟駝岡閱馬》詩:“軍戎選輕捷,和鑾御調柔。”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者登車有和鑾之音,謂馬動則鑾鳴,車動則和應也。鑾或作鸞,其義皆同。鸞以其有聲;鑾以其金為之也。”

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龢”,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文選·班固<東都賦>》:“鳳蓋棽麗,龢鑾玲瓏。” 李周翰 註:“和鑾,鈴也。”參見“ 和鑾 ”。

中節

(1).謂守節秉義,中正不變。《易·蹇》:“《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孔穎達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節,故致朋來,故云以中節也。”

(2).中期。《漢書·晁錯傳》:“ 秦 始亂之時,吏之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塗,所侵者宗室大臣也。”

(3).中等的節操。《孔子家語·辯政》:“ 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中節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 唐 李華 《三賢論》:“ 蕭 ( 蕭穎士 )若百鍊之鋼,不可屈折,當廢興去就之際,一死一生之間,而後見其大節;視聽過速,欲人人如我,志與時多背,常見詬於人,取其中節之舉,足可以為人師矣。”

(4).指中氣和節氣。《晉書·律曆志下》:“自此以降,暨於 秦 漢 ,乃復以孟冬為歲首,閏為後九月,九節乖錯,時月紕繆。”

(5).專指四時仲月的中氣,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 魏 舊制,四時祭廟皆用中節,丙子,詔始用孟月,擇日而祭。” 胡三省 註:“自 漢 以來,宗廟歲五祀,四孟及臘是也。 魏 初用中節,夷禮也。”

(1).合乎禮義法度。《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後漢書·虞延傳》:“﹝ 富宗 ﹞性奢靡,車服器物,多不中節。” 明 黃綰 《明道篇》卷一:“行之於身,無不中節,謂之道。”

(2).合乎節奏。《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虎子盤旋宛轉,無不中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端 作前舞,喜怒隨腔,俯仰中節。”

李新名句,題月山亭名句

詩詞推薦

巾車和鑾長中節,緩綏脂轂循安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