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天池寺夜與主僧覺翁圓上共坐談浯溪山水之勝》
全文:
空雲駕我登天池,江山秋渺無津涯。
涉溪驀棧借杖藜,光景體認裁詩。
崢嶸寺門窩風低,塔鈴喧風際天吹。
方丈軒檻供毗尼,老僧喜氣揚鬚眉。
浮屠名紀主簿題,偶拈椽筆書年時。
秋棱初勁樹葉飛,蜀錦糝綴斜陽枝。
文殊閣上爇香遲,天燈熒煌放者誰,暗中拾取懷袖攜。
一燈一葉光陸離,千古此奇不可知。
獨此闌乾納此奇,月落泉響松籟迷。
畏寒趺坐身如痴,覺禪論健能祛疑。
傷今悼古涕交頤,自矜夙抱山水資。
曾為浯溪強住持,浯溪溪上波渺瀰。
波濤衝撞天寶碑,寺門廢圮日就衰。
急拾斷碣分龜支,二水分景猶紛披。
浮蹤又向廬山羈,殘骸未散挈缽棲。
所至殊忍吊跡遺,浯溪誰究稔禍妃。
有唐立見宗社危,陵廟棄擲奔峨嵋。
最苦杜陵嗟流移,元郎頌公雅可裨。
大書紀勒中興辭,讀之憤悱生棲悲。
平生未采湘江蘺,聞此幽妍空心期。
覺翁泥古多發揮,逆知流輩莫我追。
回思太史過浯溪,曾有野僧相追隨。
儻如覺翁能投機,太史肯以庸目之。
夜寒燈花糝台欹,無酒可滌吟腸飢。
推窗下望夕烽微,東西天地猶旌旗。
參考注釋
杜陵
(1).地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築陵於東原上,因名 杜陵 。並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 唐 白居易 《新樂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宋 張先 《更漏子》詞:“ 杜陵 春, 秦 樹晚,傷別更堪臨遠。”
(2). 漢 宣帝 陵墓。《漢書·元帝紀》:“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輔黃圖·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游 鄠 杜 間,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復古 《答杜子野主簿》詩:“ 杜陵 之後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 明 鄭昂 《感懷》詩:“ 王粲 淒涼仍去國, 杜陵 老大竟飄蓬。” 清 孫枝蔚 《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無詩。”參見“ 杜陵野老 ”。
流移
(1).流亡;遷移。《後漢書·朱穆傳》:“百姓荒饉,流移道路。”《舊唐書·回紇傳》:“﹝ 迴紇 ﹞無君長,居無恆所,隨水草流移。” 宋 司馬光 《論賑濟札子》:“凡人情戀土,各願安居,苟非無以自存,豈願流移他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廣東起義前後清方檔案》:“若各鄉復以畏清鄉之故相率流移,全局可立形瓦解。”
(2).指流離失所的人。 宋 李綱 《與折仲古龍學書》:“境內盜賊,悉已淨盡,流移歸業。”《續資治通鑑·宋理宗淳祐二年》:“卿宜務忠實以革欺誕,施威信以戢潰衄,廣惠愛以撫流移。” 清 吳偉業 《贈遼左故人》詩:“曾募流移耕塞下,豈遷豪傑實 關 中。” 梁啓超 《袁崇煥傳》第二節:“ 廷弼 兼程冒雪,徧閲形勢,招流移,繕守具,簡士馬,肅軍令,主固守不浪戰。”
董嗣杲名句,天池寺夜與主僧覺翁圓上共坐談浯溪山水之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