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奉和子華持國玉汝來飲西軒》
全文:
我誠官局冷,終日事靡括。
每耽古人書,似與世俗闊。
同道三四人,來過慰饑渴。
迭相陳語言,曾未厭刀呾。
自中將過晡,留飯具麄糲。
薄酒繼以斟,不覺寒日沒。
愚妻方罷沐,供飯愧倉卒。
凍婢昧煎和,親調首忘佛。
每食各驚顧,誰謂不黔突。
倦仆暖吾薪,飢馬飽吾秣。
馬無歸嘶聲,仆有顏色活。
安穩不知疲,明釭仍為撥。
醉言實無次,曾未窮本末。
諸君競相先,出口論莫奪。
復雲天地間,此能有幾達。
我聞顏汗下,恐後謗難遏。
其間常有言,但未見疵齾。
終當輕有若,悔目已屢{左目右必}。
信哉群玉林,豈得依朽卉。
吾心為之然,收舌如斷割。
寄音謝豪俊,茲蘊只圭撮。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同道
(1) 同一思想;同一原則
帝王治世,百代同道。——《論衡》
(2) 志同道合。亦指志同道合的人
同道中人
(3) 同路
同道人
三四
(1).猶言再三再四。《北齊書·崔邏傳》:“握手殷勤,至於三四。”
(2).表示為數不多。 宋 歐陽修 《歸自謠》詞:“春艷艷,江上晚山三四點。”
饑渴
(1).腹餓口渴。《詩·王風·君子於役》:“君子於役,苟無飢渴。”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此蛇所以致鳥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飼之,勿令飢渴。” 艾青 《春》詩:“而這古老的土地呀,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舐吮著年輕人的血液,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叢子·公儀》:“君若飢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水飲, 伋 亦願在下風。” 清 李漁 《風箏誤·遣試》:“小生方在驚疑之際,彼婦正在飢渴之中。”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對於飢渴著勝利的老百姓,即使小敗已經就是好訊息了,何況還是‘大捷’。”
(1).腹餓口渴。飢,通“ 飢 ”。《商君書·戰法》:“民倦且饑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 宋 曾鞏 《到亳州與南京張宣徽啟》:“始敢通牋記參候之禮,庶幾將心誠饑渴之勤載省孤蒙。”
梅堯臣名句,奉和子華持國玉汝來飲西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