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頌的《送朱郎中壽昌通判河中府》
全文:
邶詩詠凱風,以成孝子志。
鄭人復君母,傳稱能錫類。
中郎常有懷,生不識所恃。
登朝雖厚祿,當食每忘饋。
念昔鞠育勞。
嗟今出處異。
倚門豈不待,兩求終莫致。
乳烏思反哺,哀鳴自垂翅。
百草搖春暉,寧無謝生意。
灑血向穹壤,解組出*台寺。
馳驅鹹雍郊,歷訪經行地。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夢寐。
悠悠大道傍,親息忽相值。
紫綬拜北堂,白頭歸長嗣。
悲忻敘契闊,恍如隔生事。
四紀世路殊,一朝板輿侍。
茲事昔未有,聞者共驚喟。
帥守為之言,詔趣還官次。
當年二千石,寵名非所利。
仕或便鄉關,安用竹符使。
蒲中母家近,自屈為粹貳。
受命慰慈顏,騰裝愜歸思。
既徇報德心,亦安效官智。
觴以萬壽薦,衣成五彩戲。
無復興寒泉,何須賦大隧。
令人及聖善,孝慈兩不匱。
贈言述高風,庶用激忠義。
參考注釋
令人
使人
令人髮指
令人興奮
聖善
(1).聰明賢良。《詩·邶風·凱風》:“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毛 傳:“聖,叡也。” 鄭玄 箋:“叡作聖,令,善也。母乃有叡知之善德。”
(2).專用以稱頌母德。《後漢書·鄧騭傳》:“伏惟 和熹皇后 聖善之德,為 漢 文母 。”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姜 ,仁深聖善。” 清 唐孫華 《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痛念聖善母,平生少歡愉。”
(3).父母的代稱。《文選·楊修<答臨淄侯>》:“伏惟君侯少長貴盛,體 發 旦 之資,有聖善之教。” 呂向 註:“聖善,謂 植 父 武帝 也。”《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北魏元彧墓誌》:“早違陟岵,兼喪孔懷,訓育所資,寔唯聖善。”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免懷之歲,天奪聖善。”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豐城老人生子》:“ 東坡 即席戲作八句,其警聯云:‘聖善方當而立歲,迺翁已及古稀年。’”
孝慈
(1).對尊長孝敬,對下屬或後輩慈愛。《論語·為政》:“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 朱熹 集註:“孝於親,慈於眾,則*民忠於己。”《逸周書·官人》:“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 唐 白居易 《和答詩·和陽城驛》:“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 清 戴名世 《李烈婦傳》:“ 元煥 死,而女上有舅姑,下有子女各一,其責皆在女。奈何殉硜硜之節而昧孝慈之義乎?”
(2).指孝慈之道。《禮記·禮運》:“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曰:“孝慈之道,為遠近所服也。”
(3).孝友。《史記·五帝本紀》:“ 舜 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孝友或謂之孝慈。”參見“ 孝友 ”。
不匱
不竭;不缺乏。《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毛 傳:“匱,竭。” 鄭玄 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國語·魯語上》:“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裕於享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戶部·西北水田》:“若得依今法墾得七千頃,可得穀二百萬百,非獨 天津 餉足,而司農亦不匱矣。”
蘇頌名句,送朱郎中壽昌通判河中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