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午日原文
鶴髮吟重五。
也隨時、傾蒲嚼玉,餉魚箋素。
風土兒童成戲謔,剝啄無驚蓬戶。
慣岸幘、披■前古。
醉讀離騷聲欲墮,吊靈修、逗起傷心處。
榴火熾,槿煙暮。
銀濤萬里■三楚。
試追尋、蔣陵猿鶴,幾番風雨。
玉麈金蓮調笑里,誰信敵帆飛渡。
寧暇問、蕪城孤注。
菰畔方勤蠅虎鬥,錦龍標、擲作石城賭。
猊篆冷,小窗午。
詩詞問答
問:賀新郎·午日的作者是誰?答:史可程
問:賀新郎·午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史可程的名句有哪些?答:史可程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鶴髮
白髮。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關齋夜賦四城門·第三賦南城門老》:“鶴髮辭軒冕,鮐背烹葵菽。” 唐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詩:“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張仲老 把他的童顏愈見漲紅起來,星眼愈見睜圓起來,鶴髮似乎有要直豎的形勢。”
重五
農曆五月初五日。即端午節,又稱重午。 宋 王楙 《野客叢書·重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明 袁宏道 《和伯修家字》:“京師盛重五,所在競繁華。”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重五泛舟,萬夫呼譟。”參見“ 端午 ”。
隨時
(1) 不論何時
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去問他
(2) 指順應時勢
隨時以行
箋素
紙和白絹。泛指信紙。 唐 李商隱 《為賀拔員外上李相公啟》:“翰柔莫申,語苦難聽;聊憑牋素,用寫肺腸。”
風土
指風俗習慣與地理環境等
兒童
年紀小於少年的幼孩
兒童相見不相識。——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戲謔
用詼諧有趣的話開玩笑
禰衡戲謔主公,何不殺之。——《三國演義》
剝啄
亦作“剝琢”。1.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門前聽剝啄,烹魚得尺素。” 清 錢謙益 《觀棋絕句》之六:“疎簾清簟 楚 江秋,剝啄叢殘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興縣舊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聞剝琢聲,出視無所見。”
(2).可重迭使用。 唐 韓愈 《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
亦作“剝琢”。1.叩擊,敲打。 唐 高適 《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啄,亦從烏帽自欹斜。”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見叢樹中,有茅屋數椽,門懸韋箔,繞以笆籬。方將剝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謂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雜記·菩提樹下》:“雞雛啾啾地在她腳下爭食,互相擠擁,互相踐踏,互相剝啄著。”
驚蓬
(1).疾飛的斷蓬。喻行蹤的飄泊不定。 唐 李商隱 《東下三旬苦於風土馬上戲作》詩:“路遶 函關 東復東,身騎征馬逐驚蓬。” 清 譚嗣同 《古別離》詩:“驚蓬捲天起,墜羽淪淵池。”
(2).形容散亂蓬鬆的頭髮。 清 納蘭性德 《唐多令·塞外重九》詞:“古木向人秋,驚蓬掠鬢稠,是重陽,何處堪愁。”
岸幘
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度灑脫,或衣著簡率不拘。 漢 孔融 《與韋端書》:“閒僻疾動,不得復與足下岸幘廣坐,舉杯相於,以為邑邑。”《晉書·謝奕傳》:“岸幘笑詠,無異常日。” 唐 白居易 《喜與楊六侍御同宿》詩:“岸幘靜當明月夜,匡牀閒臥落花朝。” 宋 陳與義 《岸幘》詩:“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郭沫若 《頌武漢》詩:“天塹通衢我再來,披襟岸幘嘆雄哉!”
前古
古代;往古。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今大王誠赦 越王 ,則功冠於五霸,名越於前古。”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信所謂追清風於前古,攀辛甲於後代者也。” 唐 韓愈 《黃陵廟碑》:“ 湘 旁有廟曰 黃陵 ,自前古以祠 堯 之二女 舜 二妃者。” 宋 梅堯臣 《將行賽昭亭祠喜雨》詩:“人經興寤嘆,事往成前古。” 陳毅 《贛南遊擊詞》:“敵人 * 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
離騷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靖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註:“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靈修
亦作“ 靈修 ”。 1.指 楚懷王 。《楚辭·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 王逸 註:“靈,神也。脩,遠也。能神明遠見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漢書·揚雄傳上》:“靈修既信 椒蘭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靈修, 楚王 也。” 鄭澤 《壬寅春日謁屈子祠》詩:“犀甲 吳 戈悲 戰國 ,女蘿山鬼怨靈修。”
(2).泛指君主。 清 錢謙益 《資德大夫忠憲高公神道碑銘》:“公之忠君愛國,死而彌篤。靈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自序》:“美人香草,貌託靈脩。”
(3).指賢德明哲的人。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靈修忽爾逝,歲晏勞予心。”
(4).指美好的聲名。 清 魏源 《雜詩》之三:“感此大化奔,懼為造物腐。靈修不早立,百歲如過雨。”
(5).指思慕的戀人。 清 方朝 《大江吟》:“青鳥欲語意夷猶,天路險阻懷靈修。白日西馳不我留,長歌徙倚增離憂。” 清 龔自珍 《鶯啼序》詞:“予懷渺渺,靈修尚隔中央,只恐棄我如土。”參閱《詩·秦風·蒹葭》。
(6).指神靈。《宋史·樂志十二》:“靈修戾止,詔以毛血。” 明 沉貞 《樂神曲·城隍》:“民不驚兮志定,眷靈修兮作民命。”
傷心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榴火
石榴花的火紅的顏色
銀濤
(1).銀白色的波濤。 宋 楊萬里 《已至湖尾望見西山》詩:“好風穩送 五湖 船,萬頃銀濤半霎開。”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念奴嬌第二闕為在建康時作》:“洶湧三江,銀濤無際,遙帶五湖深。”
(2).指雲海。 明 王世貞 《荊玉篇》:“煜煜陽烏升碧漢,亭亭魄兔浴銀濤。” 郭沫若 《星空·仰望》:“你看那天海中的銀濤,流逝得那么愉快!”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三楚
(1). 戰國 楚 地疆域廣闊,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 、 東楚 、 南楚 ,合稱 三楚 。《史記·貨殖列傳》以 淮北 、 沛 、 陳 、 汝南 、 南郡 為 西楚 ; 彭城 以東, 東海 、 吳 、 廣陵 為 東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為 南楚 。《漢書·高帝紀上》“ 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 ”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音義》,以 江陵 (即 南郡 )為 南楚 , 吳 為 東楚 , 彭城 為 西楚 。二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 唐 李商隱 《過鄭廣文舊居》詩:“ 宋玉 平生恨有餘,遠循 三楚 吊 三閭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 劉郎 豪氣今何在,應是 九疑 三楚 。” 孫中山 《挽劉道一》詩:“半壁東南 三楚 雄, 劉郎 死去霸圖空。”按, 劉道一 , 湖南 湘潭 人。
(2). 五代 時, 馬殷 據 長沙 , 周行逢 據 武陵 , 高季興 據 江陵 ,都在古 楚 地,亦稱 三楚 。見 宋 周羽翀 《三楚新錄》。
追尋
追蹤查尋
茫茫人海,蹤跡難追尋
猿鶴
(1).猿和鶴。《宋史·石揚休傳》:“ 揚休 喜閒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 明 劉基 《追和音上人》:“夜永星河低半樹,天清猿鶴響空山。”
(2).借指隱逸之士。 清 方文 《飲從兄搢公民部》詩:“猿鶴豈無乾祿意,江關只恐厭人稠。”
(3).見“ 猿鶴沙蟲 ”。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玉麈
玉柄麈尾。 東晉 士大夫清談時常執之。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金貂有時換美酒,玉麈但搖莫計錢。” 宋 姜夔 《湘月》詞:“玉麈談玄,嘆坐客、多少風流名勝。” 明 李東陽 《送文宗儒太僕還南寺》詩:“錦囊秀句壓騷人,玉麈雄談驚坐客。” 清 龔自珍 《行路易》詩:“袖中芳草豈不香,手中玉麈豈不長?”
金蓮
舊指纏足婦女的小腳
三寸金蓮
調笑
互相開玩笑;戲弄別人
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
飛渡
在上空越過。《晉書·杜預傳》:“北來諸軍,乃飛渡 江 也。” 明 包捷 《吊方正學先生祠》詩:“革除青史人長在,飛渡金川路未明。” 鄧中夏 《過洞庭》詩:“莽莽 洞庭湖 ,五日兩飛渡。”
蕪城
古城名。即 廣陵城 。故址在今 江蘇省 江都縣 境。 西漢 吳王 劉濞 建都於此,築 廣陵城 。 南朝 宋 竟陵王 劉誕 據 廣陵 反,兵敗死焉,城遂荒蕪, 鮑照 作《蕪城賦》以諷之,因得名。 唐 李商隱 《隋宮》詩:“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 蕪城 作帝家。” 宋 蘇軾 《和陶飲酒》之十八:“ 蕪城 閲興廢, 雷塘 幾開塞。” 清 方文 《訪孫豹人不遇因題其壁》詩:“招我來 蕪城 , 江 關好流寓。”
孤注
(1).謂把所有的錢並作一次賭注。比喻僅存的可資憑藉的事物。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 王欽若 ﹞數乘間言於上曰:‘ 澶淵 之役, 準 以陛下為孤注與敵博耳。’” 王闓運 《與曾侍郎言兵事書》:“猶將迴翔厲兵,孤注決勝,明示必死。” 柳亞子 《吊鑑湖秋女士》詩:“已拚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 王統照 《攪天風雪夢牢騷》:“二百二十吊不賣的豬從春初餵起,這是一年的最後孤注了。”
(2).指 * 時輸者所押的零星賭注。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七:“博者以勝彩累注數者至乘。敗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數,謂之孤注。”
蠅虎
蜘蛛的一種。體小腳短,色白或灰,不結網。常在牆壁上捕食蒼蠅和其他小蟲。俗稱蒼蠅老虎。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蠅虎……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得雋蠅虎健,相殘雀豹趟。” 宋 梅堯臣 《宿州河亭書事》詩:“林中鵶舅獰,席上蠅虎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小兒取壁間蠅虎十餘枚,寘甖中,緘其口,乃捕蠅數十,下投之,令爭噉。”
龍標
(1).地名。即今 湖南省 黔陽縣 。 南朝 梁 為 龍檦縣 , 隋 屬 沅陵郡 , 唐 武德 七年改名 龍標縣 ,因 龍標山 得名。 明 屠隆 《綵毫記·妻子哭別》:“別親知,走天涯,過 龍標 、 五溪 ,我怎顧得路崎嶇。”
(2).指 唐 代詩人 王昌齡 。 王 曾左遷 龍標 ,為 龍標 尉,因稱。 唐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 龍標 過 五溪 。” 清 吳偉業 《九峰草堂歌》:“痛飲恕人容 水部 ,長吟懷古繼 龍標 。”
(3).猶龍榜、龍虎榜。 宋 張先 《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詞:“龍標名第鳳池身,堂阜遠,江橋晚,一見湖山看未徧。”
(4).龍船競渡時爭奪的錦標。 清 陳夢雷 《吳門觀競渡》詩:“龍標搖落日,鼉鼓逐風湍。”
石城
(1).傳說中的山名。《莊子·說劍》:“以 燕谿 、 石城 為鋒。”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為劍鋒。”《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平明發兮 蒼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註:“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縣 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後 秦 伐 趙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貴池 西南。《後漢書·方術傳·高獲》:“ 獲 遂遠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石城》:“ 大昕 案……據《郡國志》: 丹陽郡 有 石城縣 ,當是 高獲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陽 。《晉書·庾亮傳》:“ 亮 有開復中原之謀…… 亮 當率大眾十萬,據 石城 ,為諸軍聲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節 東。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橫塞起。” 蕭滌非 註:“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賀鑄 《憶仙姿》詞:“日日春風樓上,不見 石城 雙槳。” 康有為 《過石城》詩:“城牆何盤盤,苔莓封之厚,沿溪繞曲曲,帆檣在前後,雲此是 石城 ,小邑萬家有。”
(7).古城名。見“ 石頭城 ”。
(8).壘石成城。比喻堅固的國防。《漢書·食貨志上》:“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篆冷
盤香燃盡。 宋 惠洪 《寄彭景醇奉議》詩:“《楞嚴》初讀罷,篆冷空窗幾。” 清 袁於令 《西樓記·計賺》:“蘂暗燈檠,篆冷香篝,漏將收,尚兀自淚珠流。”
小窗
苔蘚蟲群體交叉分枝之間的一種有花邊的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