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楊維楨的《醫師行,贈袁鍊師》
全文:
大茅先生上天司死生,每歲考校月之二日為嘉平。
至今華陽有仙會,會則鬼獸叫嘯丹光明。
上帝又閔其人之枉死,必生仙醫有如貞白者,代居山中救愚氓。
自從貞白上仙去,杏林剪伐橘井夷溝坑。
越七百歲乃有袖雲氏,弱冠學道朝天京。
天子問道賜爵秩,師拂衣去還山自吹鸞鳳笙。
不燒竹,不辟穀,不餐日月精,不役罡訣甲與丁。
人有奇疾弗能名,郁如病草無勾萌。
師一視,攣者伸,瞽者覿,跛者行。
門之無父咀之劑、針石之兵,惟有日兩炊飯折足鐺。
乃雲太上親傳一管筆、三軸經,無憂祖師傳至我,我奉行之無足驚!吾聞上古俞跗善療疾,不施湯液、尚須皮毛解剝淨洗五藏腥,如何三經一筆乃爾靈!人報以金擲之如瓦礫,以廉售欲豈比長安清,亦何必隱居辛苦注草經。
嗚呼,人生喜怒悲樂病易成,鬚髮日槁為星星。
便從煉鍊師乞漿啖火棗,青華定錄共見茅君盈。
參考注釋
七百
《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後用“七百”稱頌封建王朝運祚綿長。 南朝 梁 沉約 《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無絶終始。”《南齊書·鬱林王紀》:“三靈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書·音樂志下》:“開我皇業,七百同盛。”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後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二十曰弱,冠。——《禮記·曲禮》
弱冠異柔翰,卓犖觀群書。——左思《詠史》
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個書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驚奇》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天京
(1).謂京都。 唐 李白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詩:“粲粲 吳 與 史 ,衣冠耀天京。”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達觀禪師贈別》:“ 趙壹 雖空囊, 鄭子 豈其卿;二人貧且隱,高譽動天京。”
(2). 太平天囯 定都 南京 ,改 南京 為 天京 。
楊維楨名句,醫師行,贈袁鍊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