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陸景龍的《霅溪翁山居圖》
全文:
山林之幽樂且閒,何人卜居雲半間。
草樓高出蒼樹杪,石樑斜壓清溪灣。
循溪隱隱穿細路,斷岸疏林接煙霧。
微茫萬頃白連天,雁陣鳧群落無數。
樵歌初斷漁唱幽,沙頭人臥竹葉舟。
青山數點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苕溪問清隱,溪上分明如此景。
別來時或枉夢思,忽見此圖為心醒。
錢翁少年善丹青,晚歲筆意含英靈。
興來漫臨北苑畫,妙入毫末窮杳冥。
無聲詩與有聲畫,翁能兼之奪造化。
詞林諸老富品題,一紙千金重光價。
應君持此索我詩,愧乏瓊玖答贈之。
臨風展玩三太息,寧不為動蓴鱸思。
我今借屋湖山里,恍惚風煙無乃似。
擬將三尺白剡藤,試煩東鄰雪篷子。
參考注釋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恍惚
(1)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精神恍惚
(2) 證名。指神思不定、慌亂無主。由於七情內傷、外邪內乾、發汗過多而損傷心氣,以致精神不定
風煙
風塵、煙霧;雲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無乃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
陸景龍名句,霅溪翁山居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