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啼鵑分守處,河橋愁似洛陽橋
何瑭 《同年郁希正與予同謫開州希正遷南京戶部偶誦水東日記所載先生送別詩謂其詞意悲感聞者流涕因索予和漫為賦此詞語高妙何敢望前人至於情之可悲則固有甚焉者矣觀者略其詞而取其情可也》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何瑭的《同年郁希正與予同謫開州希正遷南京戶部偶誦水東日記所載先生送別詩謂其詞意悲感聞者流涕因索予和漫為賦此詞語高妙何敢望前人至於情之可悲則固有甚焉者矣觀者略其詞而取其情可也》
全文:
晚風吹雨鬢瀟瀟,往事關心酒半銷。
萍水兩人康叔國,風雲千載孝宗朝。
喬遷君喜家山近,蓬轉誰憐宦海遙。
楊柳啼鵑分守處,河橋愁似洛陽橋。
參考注釋
楊柳
(1) 楊樹和柳樹的合稱
(2) 專指柳樹
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 古曲名,即“折楊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唐· 王之渙《涼州詞》
分守
明 時按察使、按察分司,又稱監司,亦可稱分守。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分守既下車,數州吏微過,當 稚欽 笞之十。”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司道·方印分司》:“若分守雖雲道,然而無欽降方印。”
職分。《莊子·天道》:“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 宋 曾鞏 《制誥擬詞·相制三》:“鼎足居中,各遵其職,分守則異,合謀惟一。”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九變知言,出於 莊周 ,則百世不能易矣!曰:天也,道德也,仁義也,分守也,形名也,因任也,原省也,是非也,賞罰也,以此大平。”
河橋
(1).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 大慶關 與 山西省 永濟縣 西 蒲州鎮 之間 黃河 上。 戰國 秦昭襄王 建。 黃河 上建橋始於此。 唐 通稱 蒲津橋 。《史記·秦本紀》:“﹝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橋 。” 張守節 正義:“此橋在 同州 臨晉縣 東,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橋 也。”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 昭襄王 始作 河橋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
(2).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貴德縣 南 黃河 上。《後漢書·西羌傳·滇良》:“﹝ 貫友 ﹞遂夾 逢留大河 築城塢,作大航,造 河橋 ,欲度兵擊 迷唐 。”後 吐谷渾 、 吐蕃 皆建橋於此。
(3).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縣 西南、 孟津縣 東北 黃河 上。 晉 泰始 中 杜預 以 孟津 渡險,始建浮橋於 富平津 ,世稱 河橋 。 唐 通稱 河陽橋 。《晉書·杜預傳》:“ 預 又以 孟津 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 河橋 於 富平津 。”《周書·晉盪公護傳》:“從 太祖 、擒 竇泰 、復 弘農 ,破 沙苑 、戰 河橋 ,並有功。”
(4).橋樑。 北周 庾信 《李陵蘇武別贊》:“河橋兩岸,臨路悽然。” 唐 杜牧 《代人寄遠》詩之一:“河橋酒斾風軟,候舘梅花雪嬌。”《豆棚閒話·虎丘山賈清客聯盟》:“路出山塘景漸佳,河橋楊柳暗藏鴉。”
洛陽橋
(1).指 洛陽市 天津橋 。 唐 李益 《上洛橋》詩:“何堪好風景,獨上 洛陽橋 。” 宋 岑象求 《吉凶影響錄》:“ 韋丹 未第時, 洛陽橋 見漁者得一黿甚大, 丹 異之,買投於河。” 明 張昱 《感事》詩:“ 洛陽橋 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2).指 泉州 之 萬安橋 。在 福建省 泉州市 東北 洛陽江 上,故亦稱“ 洛陽橋 ”。是古代著名的梁架式大石橋。 北宋 蔡襄 守 泉州 時建成,並題名為 萬安渡橋 。因造橋工程艱巨,故有海神協助修橋的神話。初成時長三百六十丈,廣一丈五尺,後屢有擴建。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夏得海》:“ 泉州 洛陽橋 畔,有 夏將軍廟 ,俗傳 蔡忠惠 守 泉 時,因修橋,遣醉隸 夏得海 入海投文,得醋字而返。遂於二十一日酉時興工。儒者多斥其妄。按 洛陽橋 託始於 忠惠 ,醉隸事則係 蔡錫 。見《明史》本傳。後人因 蔡 姓而誤附於 忠惠 耳。”參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洛陽橋》、 清 施鴻保 《閩雜記》。
何瑭名句,同年郁希正與予同謫開州希正遷南京戶部偶誦水東日記所載先生送別詩謂其詞意悲感聞者流涕因索予和漫為賦此詞語高妙何敢望前人至於情之可悲則固有甚焉者矣觀者略其詞而取其情可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