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微雨(二月廿八日)》
全文:
雨弗為雲拖,氣和真是和。
潤郊又及寸,澤物豈辭多。
所慮三時遠,翻愁一往過。
祈年終始意,自不解應何。
參考注釋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一往
(1).一去。亦為“死亡”的婉辭。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元 方回 《武林書事》詩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德》:“心虛難恃,氣浮易弛,主敬者,隨時檢攝於心氣之間,而謹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猶一向。 晉 曹毗 《對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矯,豈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陽草!”《新唐書·狄仁傑傳》:“ 山東 之人重氣,一往死不為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記》:“﹝ 趙士楨 ﹞興味闌珊,絶無平昔造鳥銃、議車陣、議屯田一往豪氣。” 黃節 《陳先生集記》:“顧茲一往相從意,益嘆於今後死難。”
(3).一時。 宋 蘇軾 《沉香山子賦》:“幸置此於幾席,養幽芳於帨帉,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經生家析《鹿鳴》、《嘉魚》為群,《柏舟》、《小弁》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詩。”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 知章 學士,此一往何來?”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又學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乾隆名句,微雨(二月廿八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