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賦得抽淪掇沉(得微字五言八韻補覆己酉鄉試題)》

全文:
直士貴敦行,賢君要表微。
似珠蓄川媚,擬玉隱山輝。
淺近誰能識,幽潛肯自希。
淪抽瑜不掩,沉掇蚌堪幾。
漫慮披泥倦,當思致國肥。
是應具元鑒,自可挹清徽。
更以真惟亟,如其假必揮。
寄言蹌濟者,守正戒依違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寄言

(1).猶寄語、帶信。《楚辭·九章·思美人》:“願寄言於浮雲兮,遇 豐隆 而不將。”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詩:“寄言行雨兒,莫下山頭去。”

(2).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是故復之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宋書·謝靈運傳論》:“自 建武 暨乎 義熙 ,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麗之辭,無聞焉耳。”

蹌濟

亦作“ 蹌躋 ”。行走安舒而有禮的樣子。 清 曹仁虎 《恭紀皇上肇建辟雍釋奠講學禮成一百二十韻》:“徵鼓來蹌濟,摳衣效肅愭。” 清 顧嗣立 《峽山行》:“閭閻老幼步蹌躋,太平雞犬無諠譁。” 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宜乎以 中國 疆土之廣袤,衣冠之蹌濟,而所推為傑作者,其印數亦不足萬,較之他國庸碌之作家,亦瞠乎後也。”

守正

(1).恪守正道。《史記·禮書》:“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 唐 皮日休 《鄙孝議下》:“有守正者,雖大孝不録;為非者,雖小道必旌。則聖人之制,後何法焉?” 宋 曾鞏 《責帥制》:“有苟簡姑息之心,無守正奉公之誼,閫外之事朕孰賴哉!” 清 龍啟瑞 《陳平周勃論》:“ 高帝 之與 呂氏 論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豈不陰識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門的官員。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橋西錄》:“﹝賊﹞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門,箭集城垛如飛蝗。公與東門守正戶部主事 耿應昌 、南門守正廩員 盧爾惇 、巡簡司 郭上學 砲矢並發。”

依違

(1).遲疑。 漢 劉向 《九嘆·離世》:“餘思舊邦,心依違兮。” 明 馬愈 《馬氏日抄·徐尚書》:“婦依違未應,公色愈厲,起解驢欲行。”

(2).謂模稜兩可。《公羊傳·襄公二年》“ 齊姜 與 繆姜 ,則未知其為 宣 夫人與? 成 夫人與” 漢 何休 註:“ 齊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傳家依違者, 襄公 服 繆姜 喪未踰年,親自伐 鄭 ,有惡,故傳從內義,不正言也。”

(3).依順;依仗。《宋書·鄭鮮之傳》:“﹝ 高祖 ﹞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人皆依違之,不敢難也。”《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三年》:“此國之大事,宜君臣各盡所見,勿以朕先言而依違於前,同異於後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此輩依違權勢,賊害忠良。”

(4).形容樂聲抑揚動聽。《文選·曹植<七啟>》:“飛聲激塵,依違厲響。” 劉良 註:“依違,乍合乍離也。”

乾隆名句,賦得抽淪掇沉(得微字五言八韻補覆己酉鄉試題)名句

詩詞推薦

寄言蹌濟者,守正戒依違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