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葉訒庵自吳中寄予長歌兼示金山見憶之作奉荅》
全文:
昔者我登浮玉山,大江駭浪流潺湲。
岷峨萬里在眼底,荊門郢樹浮杯間。
彭城蘭陵一朝盡,令我慨嘆愁心顏。
此時側望天北極,漁陽莽蕩連雄關。
玉堂美人侍帝側,兩年不見飛鴻翼。
海內憑誰論素心,夢裡思君見顏色。
蒼梧慘澹雲氣深,九疑綿邈瀟湘陰。
重瞳南巡忽寂莫,園花陵草俱沾襟。
聞道高陵變深谷,即看碧海飛黃塵。
雲霄侍從幾人在,飛蓬落葉愁春心。
夫子盛年何婉孌,日夕含香玉皇殿。
眾中獻賦欲凌雲,御前騎馬如飛電。
即今蕉萃百不如,落拓江湖復相見。
吁嗟哉人生遇合亦偶然,雄飛雌伏皆可憐。
不見東方曼倩號大隱,金門據地歌向天。
又不見開元天子盛文藻,隴西王孫稱謫仙。
調羹未罷夜郎謫,至今青山採石垂千年。
君家況近崑山麓,二陸台邊結茅屋。
放鶴朝從西鹿歸,采蓴夜向南湖宿。
感遇終懷國士恩,憂時莫效長沙哭。
三山圖畫一江分,何日題詩共夕曛。
妙高台上江如練,南望姑蘇是白雲。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元天
(1).蒼天。《南齊書·曹虎傳》:“神運兆中,皇居闡 洛 ,化總元天,方融八表。” 清 姚鼐 《雜詩》:“俯聽深崢嶸,空曲巨聲起,勃上充元天,下達幽泉底。”
(2).傳說中高山名。《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 元天 高北列,日觀臨東溟。” 李善 註:“ 元天 者,其高四見列星。 司馬彪 曰:‘ 元天 ,山名也。’”
文藻
(1).水草。 明 夏完淳 《謝康樂游山》詩:“石蘚碧幛開,文藻曲波冷。” 王闓運 《會試萍始生賦》:“隱文藻與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2).詞彩;文彩。《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文帝 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唐 劉知幾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詞宗麗淫,於是 沮涌 失路, 靈均 當軸。” 明 徐復祚 《投梭記·哭友》:“想著你綰銀黃飄飄氣燁,想著你抒文藻翩翩錦纈。” 劉師培 《文說》:“自此以降,文藻空存,非復 屈 宋 之旨矣。”
(3).指文章;文字。《北齊書·儒林傳·馬元熙》:“少傳父業,兼事文藻。” 唐 陸法言 《<切韻>序》:“今返初服,私訓諸弟子,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
隴西
(1).古代郡名。《漢書·地理志下》:“ 隴西郡 。 秦 置。” 顏師古 註:“此郡在 隴 之西,故曰 隴西 。” 南朝 梁簡文帝 《隴西行》之二:“ 隴西 四戰地,羽檄歲時聞。” 唐 韓愈 《送楊支使序》:“與之游者二人: 隴西 李博 , 清河 崔羣 。”
(2). 甘肅省 的別稱。參見“ 隴右 ”。
王孫
(1) 王爵的子孫
(2) 泛指貴族子孫,古時也用來尊稱一般青年男子
王孫公子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王士禎名句,葉訒庵自吳中寄予長歌兼示金山見憶之作奉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