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唐人會昌九老圖》
全文:
簪盍車懸樂且康,引年頤志洛之陽。
宛教撫跡尋崖口,不異同時睹會昌。
九老八百十六歲,一時翰墨几筵香。
披圖猶憶東都路,惜未曾逢履道坊。
參考注釋
簪盍
《易·豫》:“勿疑,朋盍簪。” 朱熹 本義:“然又當至誠不疑,則朋類合而從之矣。”後因以“簪盍”謂朋友相聚。 宋 王十朋 《蓬來閣賦》:“天高氣肅,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論文。” 明 李東陽 《齋居和亨父用杜韻》之二:“舊堂簪盍地,夢醒不知年。”
引年
(1).謂古禮對年老而賢者加以尊養。後用以稱年老辭官。《禮記·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梁書·止足傳贊》:“ 顧憲之 、 陶季直 ,引年者也。” 宋 蘇轍 《代張公*安道乞致仕表》:“臣聞引年去位,事君之舊章;懷祿忘歸,人臣之深戒。”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亦有國老引年,依風繩谷。”
(2).延長年壽。 唐 韓愈 《進學解》:“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明 方孝孺 《菊趣軒記》:“不為時俗所變,服之可以引年。”
頤志
猶養志。 漢 班固 《幽通賦》:“ 紀 ( 紀信 )焚躬以衛上兮,皓(四皓)頤志而弗傾。” 南朝 陳 張正見 《應龍篇》:“隱居可頤志,自見焉得彰。” 卷盦 《<蔽廬叢志>序》:“文學權輿,導源於‘六經’,濫觴於諸子:《詩》、《書》、《左》、《國》,文采爛然;《荀》、《列》、《老》、《莊》,頤志玄覽。”
乾隆名句,題唐人會昌九老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