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爽籟居》
全文:
築園年曆半百餘,喬木得地枝扶疏。
就樹搆屋不數架,團團嘉蔭含山居。
九夏颯然無暑到,惟饒涼籟飄襟裾。
樹古因之屋亦古,其居使然聞子輿。
進此寧弗更有事,進德脩業交殷予。
參考注釋
九夏
(1).古樂名。《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註:“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響,九夏沸騰。”
颯然
(1) 形容風吹時沙沙作響
有風颯然而至
(2) 爽利的樣子
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襟裾
(1).衣的前襟或後襟。亦借指衣裳。 宋 歐陽修 《答梅聖俞大雨見寄》詩:“豈知下土人,水潦沒襟裾。” 宋 張九成 《秋興》詩:“清風拂襟裾,片月墮籬落。” 清 孫枝蔚 《送王築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詩:“誦詩感《無衣》,涕淚濕襟裾。”
(2).引申為胸前。 清 尤侗 《游靈岩記》:“歷階而望,則 太湖 也。山色有無,水光上下,漁舟一葉,落霞千點,氣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詞。謂禽獸而穿著人的衣服。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爭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讀<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習矣而不察,則為襟裾之禽獸。”
乾隆名句,爽籟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