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昱的《詠史十二首·其七·陳平》
全文:
冠玉平生擅美姿,已於分肉見施為。
聲名此日齊三傑,籌策當年用六奇。
周勃固知才不逮,王陵仍有節難移。
試看諸呂封王后,漢鼎端如一線危。
參考注釋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諸呂
指 漢 代 呂后 的親信 呂產 、 呂祿 等。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絳侯 誅諸 呂 ,權傾五伯,囚於請室。”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及諸 呂 擅權,圖危 劉氏 。” 陳白塵 《大風歌》第一幕第四場:“她口稱重用老臣,其實扶植諸 呂 勢力。”
王后
(1) 君王
(2)
(3) 國王的正妻
(4) 地位顯要的女人,有權力的女人,相貌可愛的女人
電影王后
漢鼎
漢 代的鼎。為國之重器。亦用以指 漢 代社稷。 唐 司空圖 《雜題》詩之一:“若使只憑三傑力,猶應 漢 鼎一毫輕。” 清 沉曰霖 《晉人麈·詩話·關侯祠聯》:“獨乩筆一聯云:風裊餘煙悲 漢 鼎,花開三月憶桃園。”
端如
猶端然。莊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後堂南窗負暄》詩:“端如擁褐茅檐下,祗欠烏烏擊缶歌。”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澤*東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李昱名句,詠史十二首·其七·陳平名句
名句推薦
我有敵國讎,無人可為雪
韓弇《呈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