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昱的《甲辰歲九月一夜夢外舅天趣鄭先生問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覺而衍其語以寄哀情》
全文:
外舅實天邁,神采冰玉相。
明經擢巍科,氣劘賈董場。
驊騮自超詣,鸞鳳必高翔。
轍環湖海間,著述成數囊。
弟子滿京國,所至留餘芳。
曄也樗櫟材,謬選膺東床。
提撕感恩厚,取別亦已長。
今夕復何夕,漏永猶未央。
分明入我夢,言笑如平常。
載拜問所從,面誨辭慨慷。
海天既無際,月色秋茫茫。
魂來波浪白,魂去雲山蒼。
音容遽相失,輾轉何由忘。
天地一蜾嬴,死生等行藏。
遊魂乃其變,浩蕩隨飛揚。
去來本無跡,暫寓無何鄉。
情深自難已,攬衣涕泗滂。
參考注釋
提撕
(1).拉扯;提攜。《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漢 鄭玄 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撕其耳。”《剪燈餘話·芙蓉屏記》:“逝魄願提撕,煢嫠賴將引。” 李大釗 《時》:“冀其翻然思反,復歸於進步論者之林,與我們攜手提撕,共到進步的大路上去。”
(2).教導;提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惟為己為人義利際,諄諄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見其心焉。” 葉聖陶 《線下·校長》:“現在經先生的提撕,我們才恍然覺悟,知道這件事是不該隨意玩的。”參見“ 提耳 ”。
(3).振作。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所職事無多,又不自提撕。”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昔賢長笑傲,吾道務提撕。” 楊度 《<遊學譯編>敘》:“及今日而提撕其精神,操煉其體魄,猶有可以自救者。”
恩厚
仁愛篤實。《漢書·路溫舒傳》:“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後漢書·劉虞傳》:“ 虞 以恩厚得眾,懷被 北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爺十多年,老爺平日待我們十分恩厚,不過缺苦官窮,有心要調劑我們,也力不從心罷了。”
取別
告別。《太平廣記》卷一一五引 唐 道世 《法苑珠林·王弘之》:“ 軌 忽更來愧謝。因云:‘今即取別。’舉家哭而送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林四娘》:“妾塵緣已盡,當往 終南 。以君情誼厚,一來取別耳。”
李昱名句,甲辰歲九月一夜夢外舅天趣鄭先生問幽冥之事但云海天月色秋茫茫覺而衍其語以寄哀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