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清遠的《標指六偈(並敘)·迷悟》
全文:
迷者迷悟,悟者悟迷。
迷悟同體,悟者方知。
迷南為北,實情取則。
北本是南,悟無移忒。
返究迷緣,莫得來處。
忽悟正方,迷復何去。
其迷則迷,妄自高低。
生死惡覺,枉受膠黐。
達迷無妄,歡喜無量。
殺無明賊,祇在一餉。
一餉之間,冥通大千。
直下了了,三際虛玄。
無始時來,總由今日。
盡未來際,更不尋覓。
當念無念,靈光焰焰。
靈焰騰輝,心智難掩。
靈源盪碧,森羅普入。
海印發明,非關動息。
根塵不偶,心珠寧守。
返不我觀,出兮還有。
有無齊出,無有蹤跡。
智用雖奇,猶遭悟覓。
悟為法障,身招罔象。
犴貉無風,徒勞展掌。
祖父書契,本來家業。
舊日風光,不妨要截。
哆哆和和,依前疑著。
元無病痛,何勞說藥。
足踏實地,開眼瞌睡。
大地茫茫,會我如是。
如是之法,不因迦葉。
是誰兒孫,喃喃亂說。
你解亂說,智者便瞥。
此門廣大,愚人自爇。
自謗自爇,不乾我事。
我是痴人,汝能靈利。
參考注釋
為法
(1).制定法律。《史記·曹相國世家》:“百姓歌之曰:‘ 蕭何 為法,顜若畫一; 曹參 代之,守而勿失。’”
(2).成為法則。 唐 韓愈 《進學解》:“吐辭為經,舉足為法。”
罔象
(1).亦作“ 罔像 ”。古代傳說中的水怪。或謂木石之怪。《國語·魯語下》:“水之怪曰龍、罔象。” 韋昭 註:“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腫。”《莊子·達生》:“水有罔象。”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本作‘無傷’。云:狀如小兒,赤黑色,赤爪,大耳,長臂。一云:水神名。”《文選·張衡<東京賦>》:“殘夔魖與罔像,殪野仲而殲游光。” 薛綜 註:“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堯臣 《送聖民學士知登州》詩:“ 始皇 安得長,陰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辭·遠遊》:“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註:“罔象,水盛貌。”
(3).虛無。《文選·王褒<洞簫賦>》:“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註:“罔象,虛無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莊子》寓言中的人物。見《莊子·天地》。 南朝 齊 張融 《答周顒書》:“但敷生靈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釋清遠名句,標指六偈(並敘)·迷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