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打魚》
全文:
打魚本意去鮎鱧,為其食魚暴不已。
大罟小網畢技求,鰷鱨鯉鰋出波死。
鮎鱧百不一二獲,是謂非愛害之耳。
世事寧無亦若斯,絜矩吾將慎厥始。
參考注釋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2) 人情世故
善於世事
無亦
同“不亦”。表示委婉的反問,可譯為“不是”、“豈是”
無亦猶是也夫。——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若斯
如此。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雲而不珍。”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將慎
調養保重。《隋書·楊素傳》:“ 素 又自知名位已極,不肯服藥,亦不將慎,每語弟 約 曰:‘我豈須更活耶?’”
乾隆名句,打魚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