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贈磻翁龍尾硯》
全文:
龍尾山盤八十里,龍尾有潭下無底。
秋月亭亭潭氣黑,其中有石色如墨。
山川秀氣散不為,風雲頑不為砂礫。
融結至寶有物主,水上經營無處所,經年始獲不敢賈。
我昔游江南,有客遺我誇龍子。
吾知龍能變化,是或不可制。
追琢為巨硯,大筆揮離騷。
中圓體天形,外方作地象。
精光熠熠角生浪,熟視乃有紺羅文。
瑩潤無與比,玩愛何可論。
我今樗散無所事,特贈華陽鴻筆麗藻人。
吾聞蜀都多學士,寘諸文府為戰具。
君如窮經遂絕筆,請典大軸傳後嗣。
參考注釋
樗散
(1).樗木材劣,多被閒置。比喻不為世用,投閒置散。 唐 杜甫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詩:“ 鄭公 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清 顧炎武 《歲暮》詩:“壯歲尚無聞,及今益樗散。”
(2).用作謙詞。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謝官表》:“何意天恩橫被,宸睠曲成,猥掄樗散之才,專委棟隆之任。” 明 許潮 《龍山宴》:“鶴髮經秋,樗散堪乘蓮葉舟。皂帽非吾偶,白接非吾首。”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將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註:“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鴻筆麗藻
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 唐 源直心 《議釋道不應拜俗狀》:“樞紐經典,疇咨故實,理例鋒穎,詞韻膏腴,則司戎之稱鴻筆麗藻矣。” 唐 李商隱 《上河東公啟》:“必資乎鴻筆麗藻,刻乎貞金翠珉,然後可以充足人天,發揮龍象。”
沈遼名句,贈磻翁龍尾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