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闡福寺大佛詩用去歲真定隆興寺禮大佛詩韻》
全文:
我聞如來超過一切圓覺與聲聞,天上天下稱獨尊。
弟子萬二千人俱,孰登其堂孰入門。
三身四智定何有,如水印月空寫雲。
四十九年未曾說一字,文殊大士何乃請再轉*法*輪。
乃今巍巍堂堂現實相橫遍沙界,其高傑豎窮蒼旻。
圍繞提婆那伽與其眷屬,各肅肅蹴踏閃多伽耶及諸異類兟紜紜。
倏忽才鑿七竅混沌死異哉,千手千眼誰與為疏分。
憶我去年巡冀野,時則十月星乃辰。
隆興古寺問象教,佛香高閣瞻金神。
屏息不能一詞贊,倚欄聊息塵中身。
歸來落成值此寺,是一是二徒云云。
久欲成詩頌相好,其如萬慮常縈塵。
穿池曾未聚衛士,督工奚用命將軍。
翼然五亭臨水裔,勝國遺蹟今猶存。
薄伽演梵五乘具,慈寧祝釐一念真。
其旁蕭灑築書室,研席清事還堪論。
徘徊得句賡舊韻,所欣俯仰跡成陳。
黏壁聊復記時日,歲惟丁卯月小春。
參考注釋
屏息
(1).猶屏氣。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懼。《列子·黃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上變者徧天下,人人屏息,無敢議。” 茅盾 《鍛鍊》十五:“全場屏息望著她,每個人的臉色都異常嚴肅,眼光都很沉著。”
(2).指寂靜無聲。《新唐書·東夷傳·高麗》:“兵過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猶斂跡;消失。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官閒事簡,民人懷感,盜賊屏息。” 宋 陳亮 《上光宗皇帝鑒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進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應麟 《詩藪·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內名士鹹有頌章。” 烏蘭汗 《心》:“周圍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擾亂了這片意味深長的友情的氛圍。”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類,其捧獻人口鼻用物作長袋繫於頸後,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廟以黃羅,它祀以紅紵絹為之。”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一詞
(1).一言;一語。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廟》詩:“心不畫一計,口不吐一詞。”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飾非拒諫,斷自己意,幕寮俛仰,不措一詞,唯孔目官 楊厚 贊成之。”《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除感激涕零而外,不能再置一詞了。”
(2).同樣的言辭。《朱子語類》卷二二:“自新法之行,諸公務為緣飾,文致一詞。”如:眾口一詞。
(3).一首詞。《宣和遺事》前集:“那教坊大使 袁陶 ,會作一詞,名做《撒金錢》。”
倚欄
亦作“ 倚闌 ”。憑靠在欄幹上。 唐 趙嘏 《宿靈岩寺》詩:“倚欄香徑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彥 《一落索》詞:“欲知日日倚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清 安夏 《雜興》詩:“有竹深藏屋,無花強倚闌。”
中身
(1).中年。《書·無逸》:“ 文王 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鄭玄 註:“中身謂中年。”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年在中身,疚維痁疾。”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討副使鄧君墓志銘》:“年極中身,葬茲高岸。” 章炳麟 《悲先戴》:“壽不中身,憤時以隕,豈無故耶?”
(2).身體的中部。《戰國策·魏策四》:“有虵於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皆救。”
乾隆名句,闡福寺大佛詩用去歲真定隆興寺禮大佛詩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