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古箑十幀·其二·唐寅松陰觀瀑》
全文:
注目遙看落峽波,觀為意較聽為多。
奚僮不識其中趣,欲問形聲是什麼。
參考注釋
奚僮
見“ 奚童 ”。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形聲
六書之一。指字由“形”和“聲”兩部分合成,形旁有關意義,聲旁有關讀音。如由形旁“氵(水)”和聲旁“胡”合成“湖”。形聲字占漢字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也叫“諧聲”
什麼
(1)
(2) 表示詢問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質
你從那裡得到了什麼訊息
(3) 表示詢問某物或某事的情況
告訴我你在找什麼
(4) 虛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聞到一種什麼花香
(5) 表示否定
他算什麼,你竟掛念他
(6) 表示責難
你笑什麼?
(7) 表示詢問在它前面的詞或一系列的詞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這是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8) 表示驚訝或激動
什麼,不吃早餐啦!
(9) 一切事物
無論大地——生育一切的母親——出產什麼
(10) 用在“也”前,表示所說的範圍之內無例外
他什麼也不怕
(11) 用在“都”前,表示所說的範圍之內無例外
只要認真學,什麼都能學會
乾隆名句,詠古箑十幀·其二·唐寅松陰觀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