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暮春靜怡軒》
全文:
主靜戒從欲,求怡在省躬。
幸惟時雨若,佳與物春同。
鳥語花香際,淵蜎蠖濩中。
穆然常自欿,敢此傲居崇。
參考注釋
主靜
宋 明 理學家的道德修養方法。淵源於古代儒家(《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並參雜佛、道的寂靜無為思想。“主靜”一語首由 周敦頤 在其《太極圖說》中提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無極”原來是“靜”的,來證明人的天性本來也是“靜”的,由於後天染上了“欲”,故須通過“無欲”工夫,以求達到“靜”的境界(“無欲故靜”)。以後它一直是理學的主要思想。
從欲
(1).隨順自己的意願。《書·大禹謨》:“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 孔 傳:“使我從心所欲而政以治。”《荀子·大略》:“維予從欲而治。”
(2).服從於自己的私慾。《左傳·僖公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北齊書·幼主紀》:“ 後主 則不然,以人從欲,損物益己。”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循理則雖酬酢萬變而未嘗動也,從欲則雖槁心一念而未嘗靜也。”
縱慾。《左傳·昭公十三年》:“不藏賄,不從欲,施捨不倦,求善不厭。”《韓詩外傳》卷二:“貌美好者不以統朝涖民,而反以蠱女從欲。”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六經以抑引為主,人性以從欲為歡。” 明 劉基 《公圍成公至自圍成築蛇淵囿》:“夫佚游從欲已非人君之當為,而況作於患難之時乎!”
省躬
反躬自省。 唐 元稹 《春六十韻》:“僶俛還移步,持疑又省躬。” 唐 楊於陵 《郡齋有紫薇雙本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詩紀述》:“省躬既跼蹐,結思多煩紆。”《清史稿·世祖紀論》:“﹝帝﹞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至於彌留之際,省躬自責,布告臣民。 禹 湯 罪己,不啻過之。”
乾隆名句,暮春靜怡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