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三·顏特進(侍宴)延之》
全文:
閶闔啟黃圖,澗瀍環赤縣。
樂游古佳麗,曲水今聞見。
蜚雲辟紫宮,象極崇丹殿。
既以導清和,亦云避霜霰。
傾聆悅瀏泠,縱瞬賞蔚茜。
堯樽周三巡,舜樂葉九變。
惟應方鎬飲,寧複數汾宴。
冠劍侍岳牧,圭璧集侯甸。
鹹睹鳳凰儀,屢奏卿雲見。
扈陪引席珍,升降聯蟬弁。
微臣凋朽質,猥蒙回顧眄。
云何答高厚,遂自忘疏賤。
飽德銘肺肝,獻藻非瓊瑱。
願言歌九如,衷忱庶因薦。
參考注釋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高厚
(1).高度和厚度。《左傳·定公五年》:“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 北齊 邢邵 《為文襄帝讓尚書令表》:“助日月之光華,增天地之高厚。”
(2).指皇天后土。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北郊議論》:“夫祀者,自有以感於無,自實以通於虛,必以類應類,以氣合氣,然後可以得而親,可以冀其格。今祭地於圜丘,以氣則非所合,以類則非所應,而求高厚之來享,不亦難乎!”
(3).謂恩德深厚。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內外官吏皆忘其身家以相為謀,則君臣上下之交,何事不成? 漢 臣 董仲舒 曰‘被潤澤而大豐美’者,此也,朝廷不愈高厚,宇宙不愈清明哉!”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集外集》止抽去十篇,誠為‘天恩高厚’。”
(4).高尚厚道。 宋 曾鞏 《代皇子延安郡王謝表》:“此蓋伏遇皇帝陛下心潛高厚,智極精微。推廣愛之仁,以隆於父子;盡大公之義,以篤於君臣。” 明 程羽文 《鴛鴦牒》:“ 班婕妤 左九嬪,高厚渾樸,永巷索居。”
(5).《左傳·襄公十六年》:“ 齊 高厚 之詩不類。”後因以“高厚”指詩作不佳。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 何僧智 者,嘗於 任昉 坐賦詩,而言其詩不類。 任 云:‘卿詩可謂高厚。’ 何 大怒曰:‘遂以我為狗號!’”
疏賤
亦作“疎賤”。1.指關係疏遠、地位低下的人。《韓非子·主道》:“是故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漢書·梅福傳》:“博覽兼聽,謀及疏賤。”《晉書·熊遠傳》:“求才急於疏賤,用刑先於親貴,然後令行禁止,野無遺滯。” 唐 白居易 《揀貢橘書情》詩:“踈賤無由親跪獻,願憑朱實表丹誠。” 宋 陸游 《辭免賜出身狀》:“重念某一介疏賤,行能無取。”
(2).謂關係疏遠,地位低下。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疏賤者奮飛以擇木,縶制者曲從而朝隱。” 宋 蘇洵 《上皇帝書》:“臣聞古者所以採庶人之議,為其疏賤而無嫌也。” 清 陳維崧 《水龍吟·上觀察金長真先生》詞:“伏謁辭疎賤,況盈盈 鄂君 舟便。”
(3).疏遠輕視。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卷下:“蓋 元 朝任官,惟尚門第,非國人右族,不輕授以爵位,至於南產,尤疎賤之。”
乾隆名句,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二十三·顏特進(侍宴)延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