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靈岩寺八景·其四·摩頂松》
全文:
高松西指為求經,般若真詮泯色形。
假使虬枝解更向,定知糟粕是青寧。
參考注釋
般若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真詮
亦作“ 真筌 ”。猶真諦。 唐 盧藏用 《衡岳十八高僧序》:“然而年代攸邈,故老或遺;真詮緬微,後生何述?”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銘》:“我立真筌,揭起南國。無修而修,無得而得。” 宋 延壽 《宗鏡錄》卷二六:“且金是身外之浮財,豈齊至教;命是一期之業報,曷等真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施肩吾》:“初讀五行俱下,至是授真筌於仙長,遂知順逆顛倒之法,與上中下精氣神三田反覆之義。” 趙朴初 《毛主席寫給<詩刊>的信發表二十周年紀念座談會獻詞》:“文章華*國事更艱,孰能計日收真詮。”
乾隆名句,題靈岩寺八景·其四·摩頂松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