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洋菊四十四種·其十一·佛手黃》
全文:
狀如兜羅綿,不啻標十指。
設欲示迦葉,轉恐拈不起。
參考注釋
兜羅綿
(1).棉。亦為草木花絮之總稱。《翻譯名義集·沙門服相》:“兜羅,此雲細香……或名妬羅綿。妬羅,樹名。綿從樹生,因而立稱如柳絮也。亦翻楊華。” 明 曹昭 《格古要論·古錦論·兜羅綿》:“兜羅綿,出南番、西番、 雲南 ,莎羅樹子內綿織者,與剪絨相似,闊五六尺,多作被,亦可作衣服。”
(2).喻雲或雪。 宋 楊萬里 《題曾無愧月窗》詩:“阿兄作雲巢,阿弟作月窗……兜羅綿上住兄子,銀色*界中著吾弟。” 金 元好問 《讀書山雪中》詩:“山靈為渠也放顛,世界幻入兜羅綿。” 清 趙翼 《途遇大雪》詩:“世界幻入兜羅綿,恍見洪荒萬萬古。”亦省作“ 兜羅 ”。 趙朴初 《訪雲岡石窟及華嚴寺》詩:“鑿巖造佛高數丈,示現手如兜羅綿。”
不啻
(1)
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萬金
視百年、百數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軍,不啻大旱之望雲霓
雖連城拱壁不啻也。——《聊齋志異·促織》
(3)
不過
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十指
(1).十個手指。《荀子·強國》:“拔戟加乎首,則十指不辭斷。” 唐 元稹 《苦樂相倚曲》詩:“古來苦樂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雙手。《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戰方得 河 南,乃對功臣舉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丁前溪》:“自若去後,次日即有車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為妾驅使。”
(3).指十個足趾。詳“ 十指倉 ”。
(4).十個要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變之博,無不有也。雖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乾隆名句,題洋菊四十四種·其十一·佛手黃名句